智能交通最新文章 談英特爾眼里的智能汽車和智能交通 很多人看到這個話題也許都會想:這和英特爾有關嗎?這是我們熟悉的那個幾乎把“Intel Inside”標志貼到每一個PC的英特爾嗎?如果我告訴你這家芯片巨擘在汽車科技方面已經耕耘了好幾年,你會不會感到驚訝?說不定用不了多久,你就能開上“Intel Inside”的汽車了——當然這么說是不準確的,因為英特爾中國區總經理夏樂蓓(Rupal Shah)告訴我,除了駕乘體驗方面,像是汽車的研發測試、物流管理以及智能交通方面,英特爾都有智能化的觸及,也許用車聯網這個詞來形容英特爾的著眼點可能更合適。 發表于:9/15/2015 自動調節的信號燈 智能道路系統在美測試 美國坦帕灣日前正在進行一項關于智能道路的測試。在測試區域內,所有運行的車輛將通過信息網絡彼此鏈接,駕駛員之間也可以實現直接對話,以減少車禍出現的可能性。此外,相互匹配的車速和可調節的信號燈時長也實現了在更小的空間內運行更多車輛的設想。 發表于:9/11/2015 智能交通普遍看好 交通大數據開放試水 智能交通系統(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又稱為智能運輸系統,是在較為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之上,通過應用信息、通信技術、計算機、自動控制和系統集成等技術有效地集成,而建立的一個高效、便捷、安全、環保、舒適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統,主要包括交通信息采集技術、交通信息處理技術、交通管理技術和交通信息服務技術等4個重要領域。 發表于:9/8/2015 欣瑞達液晶攜全新工控液晶屏亮相2015上海國際充電站(樁)技術設備展 2015年8月26日至28日,第三屆上海國際充電站(樁)技術設備展覽會(EVSE2015),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進入2014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多種政策措施扶持新能源汽車和充電設施的發展,隨著各級政府對充電設施建設投入加大,充電設施市場即將迎來大爆發時期。 發表于:9/7/2015 基于SIFT算法的智能交通標志識別系統的設計與研究 隨著機動車輛的日益增多,交通環境日益惡化,針對這種情況設計了一種基于SIFT算法的智能交通標志識別系統,不僅可以有效地輔助交通監管,而且能及時為駕駛員提供有效參考信息,避免違章事故的發生。利用SIFT算法構建仿射不變的特征子空間,并結合交通標志自身獨特的顏色及形狀特征,達到對交通標志的有效檢測、識別和匹配,從而完成交通標志的智能識別。該系統不僅為交通執法部門裝備一雙智能化的慧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駕駛員及乘客的人身安全。實驗數據表明,本系統可以在復雜情況下高效、準確地識別出交通標志。 發表于:9/1/2015 低成本材料打造量子高速公路 目前量子電腦的開發經常使用一些無法為大眾市場實現商用化的特殊材料,包括從超冷超導體到利用雷射脈沖將氣體離子充滿電晶體等。如今,這一切即將發生改變。 發表于:8/27/2015 完善智能交通 提高運輸服務水平有戰略 8月3日,國家發改委表示,目前我國正處于完善綜合交通網絡的關鍵時期,今年上半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體實現較快增長,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完成投資合計約1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實現了去年高位運行基礎上的平穩增長。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中長期發展綱領性文件《關于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當好經濟社會發展先行官的指導意見》。“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逐步完成頂層設計,運輸服務成為國家戰略的先行領域。 發表于:8/20/2015 面向VANET的基于蟻群的移動感知區域優化路由 車聯網節點高速移動、拓撲動態變化的特性給數據傳輸提出挑戰。為此,充分利用車輛的移動模型、車輛速度和車輛密度等信息,提出了基于蟻群優化算法的移動感知區域VANET路由(Mobility Aware Zone based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Routing for VANET,MAZACORNET)。 發表于:8/19/2015 新常態下的“互聯網+” 構筑智能交通新生態 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該過程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行業,交通運輸在新常態下正在呈現新的特點。 發表于:8/19/2015 基于三分量色差法和Ostu法的交通標志檢測 交通標志檢測是交通標志識別的難點。在復雜的交通環境下,采用傳統顏色空間的固定閾值分割進行交通標志檢測的方法魯棒性差,難以準確有效地檢測出交通標志。提出了一種基于三分量色差法和Ostu法的交通標志檢測方法。首先,通過計算圖像R、G、B分量的差值來得到紅、藍、黃三種顏色分量,然后利用Ostu法分別對它們進行閾值分割,得到交通標志的檢測結果。實驗結果表明,該算法的檢測準確率和實時性滿足實際要求。 發表于:8/9/2015 基于排隊論的車輛動態頻譜接入系統研究 將動態頻譜接入技術引入到車輛通信網絡中,提出了一種使用空閑廣播電視信道進行車輛動態頻譜接入的模型。該模型將用戶通信需求分為緊急和普通服務請求,構建馬爾科夫鏈分析其服務過程,得到了能夠滿足不同需求的分析模型。仿真結果表明,該模型能準確分析車輛動態頻譜接入的過程,當空閑信道數增加時平均等待時間減少,緊急服務請求的平均等待時間和平均隊列長度都遠小于普通服務請求。 發表于:8/9/2015 基于ZigBee的軌道列車模型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龐大、昂貴的列車及其設備使軌道信號系統邏輯的實車驗證成本高、實施難,而半實物模型仿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鑒于此,提出了一種模型列車系統,以CC2530芯片為硬件核心,以Z-Stack協議棧為軟件構架,通過狀態機實現應用層通信邏輯,模擬實車間的通信仿真。首先介紹了CC2530芯片及系統框架,再闡述了模型節點硬件及軟件設計,并成功組建了由控制中心與列車節點構成的星形網絡,實現了控制中心對列車節點的實時運行控制及列車節點對控制中心的信息反饋。實驗結果表明,基于ZigBee的軌道列車模型系統可用于信號系統邏輯驗證。 發表于:8/8/2015 “互聯網+汽車+交通”將會引發交通運輸業的深刻變革 “互聯網+汽車+交通”將引發系統變革,形成如打車軟件、導航地圖、基于互聯網的汽車移動服務商、智能交通基礎設施以及智能汽車等多個業態叢林。 發表于:8/3/2015 為錢包瘦身——英飛凌攜手重慶一卡通刷遍山城 2015年7月31日,上海訊——一張卡滿足你的衣食住行:一卡多用帶來的便利和輕松很快就能在擁有兩千八百萬人口的重慶實現。英飛凌科技宣布,重慶城市通卡支付有限責任公司采用英飛凌的新一代SLE77安全芯片,應用于重慶市政府指定發行的行業支付類IC卡。該卡具有個人消費功能,可用于交通支付、日常生活費用繳納、醫療服務、商場超市服務、中石油綜合服務、彩票投注、保險購買、金融服務、網上商城及網上支付等眾多領域。此外,還將逐步實現機場、鐵路、社會保障、政府公共配套管理等更多場景下的廣泛應用,為我國第一大人口山城——重慶提供“一卡到位”的安全交易服務。 發表于:8/2/2015 “互聯網+”并不是“+互聯網” 摘要:“互聯網+”其實不就是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互聯網嗎?要是這么理解,那武大郎在網上賣個燒餅不也… 發表于:7/30/2015 ?…262728293031323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