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最新文章 中國臺灣IC產業2016年產值表現優于全球 根據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的最新數字,2016年第四季(16Q4)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值達930億美元,較上季(16Q3)成長5.4%,較前一年同期成長12.3%;銷售量達2,177億顆,較上季成長0.8%,較前一年度同期(15Q4)成長11.7%;平均銷售價格(ASP)為0.427美元,較上季成長4.5%,較前一年度成長0.5%。 發表于:2/22/2017 傳蘋果、微軟有意競投東芝半導體業務 東芝因面對數10億美元減值撇賬,計劃進行業務重組及擬出售旗下半導體業務19.9%股權。日本媒體報導,蘋果公司及微軟等美國企業表達了競標東芝半導體業務。 發表于:2/21/2017 Intel 3D XPoint閃存揭秘:20nm工藝 Intel、美光發布3D XPoint閃存已經一年多了,號稱性能、可靠性是NAND閃存的1000倍,容量密度是后者10倍,各種黑科技秒殺當前的閃存水平。從去年底開始有少量基于3D XPoint閃存的Optane硬盤問世,消費級容量是16/32GB,企業級有個375GB的DC P4800X系列,隨機性能確實很強大。 發表于:2/21/2017 PCI-E 4.0速率16GT/s2017第一季度發布! 早在2011年底,PCI SIG組織就開始了PCI-E 4.0標準規范的制定工作,原計劃在2014-2015年推出PCI-E 3.0已經達到了8GT/s的超高傳輸速率,單條通道即可提供1GB/s的帶寬,PCI-E 3.0 x16全速模式下可達16GB/s。 發表于:2/21/2017 英特爾2016年半導體研發支出仍稱冠 美國半導體業者英特爾(Intel)2016年研發支出年增5%,達127.40億美元,續稱霸所有半導業者。臺灣臺積電與聯發科則是分別以支出22.15億與17.30億美元,名列全球六與七名。 發表于:2/20/2017 新的縮放模式:以太網端口擴展器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以太網已經發展成為所有行業的統一通信基礎架構。每天都有超過三百萬的以太網端口在部署,覆蓋從FE到100GbE的所有速度。企業和運營商在部署時通常會使用盒式的交換設備和堆疊和高密度機箱式交換機的組合,來應對以太網的不斷演進。然而,在過去的幾年中,以太網發展態勢正在持續改變。隨著數據中心以太網部署和創新都在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著,用于數據中心的以太網交換機架構占據主導地位,使得企業和運營商市場不得不采用。 發表于:2/17/2017 基于STM32和SIM900A的網絡多點遠程數據監測系統設計 針對工業上監測現場數據采集的遠程網絡傳輸需求,提出了一種基于STM32F103微控制器和SIM900A通信模塊的網絡多點遠程數據監測系統。STM32下位機可以完成各傳感器的周期性數據采集,并利用SIM900A模塊實現其與遠程上位機在GPRS網絡上的不依賴監測現場網絡環境的TCP數據通信。系統可以實現不間斷對多個監測點的多個監測對象同時進行數據采集和遠程數據傳輸。現場實驗表明,該監測系統穩定性高、實時性強、測量誤差小、功耗低,可以滿足工業上的設計要求。 發表于:2/17/2017 人工智能是如何學壞的 很難想象,達到人類等級的人工智能會如何造福人類,同樣也難以想象不恰當地使用它,會釀成什么樣的惡果。 發表于:2/16/2017 一種自動管理的高可用架構的實現 結合實際生產業務要求,利用Oracle11g的DataGuard技術,通過本地部署主備數據庫實現高可用架構,通過遠端級聯第二個備庫實現異地容災的要求。在DataGuard的搭建過程中,配置Broker工具實現自動管理DataGuard,在此基礎上,設置FSFO和快速閃回恢復區實現本地主數據庫故障時自動切換到備庫,以及在備庫快速閃回恢復區沒有被歸檔日志撐滿之前主庫得到正常恢復,Broker能夠自動恢復DataGuard的配置,從而真正實現高效的、自動的高可用架構。 發表于:2/16/2017 人工智能用CPU市場規模2025年或超574億美元 據海外媒體報道,自AlphaGo下圍棋勝過職業棋手新聞爆出后,關于人工智能(AI)的投資又掀起熱潮,除了較為人注意的考試機器人東大君以外,另一個比較不受重視的方向,則是制作高性能運算芯片,讓現在需要高級服務器才能執行的人工智能,可以用單一芯片執行。 發表于:2/16/2017 中國新超算“天河三號”開始研制:性能更加無敵 中國的超算世界無敵,2013年推出的天河二號以每秒33.86千萬億次的浮點運算速度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 發表于:2/15/2017 兆易創新65億并購DRAM廠ISSI ?近日兆易創新公告,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北京矽成100%股權。其中發行股份支付對價為45.5億元,現金支付對價為19.5億元。同時,公司擬募集配套資金20.3億元。北京矽成(ISSI)的主營業務為提供高集成密度、高性能品質、高經濟價值的集成電路存儲芯片的研發、銷售和技術支持,以及集成電路模擬芯片(ANALOG)的研發和銷售。 發表于:2/15/2017 云計算的全球爆發 世界大戰將打響 2016年著實讓云計算火了一把,不僅是人類對于人工智能、工業變革認知的提升,馬云在提出來云計算將會成為類似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阿里云也是這么做的,不僅開通了眾多海外節點,亮點出現在2017年第三季度的財報上:阿里巴巴集團公布的最新17年Q3季報中,阿里云營業收入17.64億人民幣(2.54億美元),同比增速115%。 發表于:2/13/2017 Intel計劃2020年沖擊7nm制程大關 Kaby Lake已經順利入市,Intel立即快馬加鞭思考下一步行動的安排。回憶起今年CES上Intel曾展出了他們的10nm樣片,感覺下一代產品就該采用新制程了,然而就當我們還以為芯片巨頭要準備往10nm過渡的時候,Intel這周突然公開了他們對于42號晶圓廠的發展計劃——這個新廠居然是為還沒見著影子的7nm所準備的! 發表于:2/13/2017 巨頭入局 人工智能芯片大戰開打 人們越來越看好人工智能的前景及其潛在的爆發力,而能否發展出具有超高運算能力且符合市場的芯片成為人工智能平臺的關鍵一役。由此,2016年成為芯片企業和互聯網巨頭們在芯片領域全面展開部署的一年。而在這其中,英偉達保持著絕對的領先地位。但隨著包括谷歌、臉書、微軟、亞馬遜以及百度在內的巨頭相繼加入決戰,人工智能領域未來的格局如何,仍然待解。 發表于:2/13/2017 ?…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