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 航天界
作者: 愛太空宙叔編譯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YiLc63ZvsXEGyl9Xv6rzUQ
多年來,數字孿生一直被炒作為航天產業的下一個大事件。盡管這項技術還在發展中,但該行業的公司已經看到了對復雜衛星網絡設計數字工程工具日益增長的需求。“轉折點終于到來了,從一個流行語、經歷很多冷嘲熱諷發展到現在,人們已經認為它是真正有用的東西了。”開發航天系統數字工程軟件的Sedaro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羅比·羅伯特森(Robbie Robertson)說。
羅伯特森認為,衛星星座規模和復雜性的拓展使得數字孿生成為必需。在大型衛星星座的規劃和設計中,“當你連接虛擬和物理世界時,你可以將復雜性的管理提升到人力無法企及的水平。”隨著美國國防部下一代太空系統計劃的開展,數字孿生在軍事衛星項目中越來越火。國防部的采購監督機構使用了Sedaro的軟件。例如,導彈跟蹤衛星網絡的數字孿生系統可以幫助決策者在采購衛星之前調整需求。美國太空軍也在用數字孿生系統為一項名為Tetra 5的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開展規劃工作。
軍事航天也是另一家初創公司Istari的目標客戶。該公司由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支持,前國防部采購官員威爾·羅珀(Will Roper)經營。羅珀表示,如果平臺能夠通過建模和仿真來設計、測試甚至認證,軍用飛機、衛星和其他系統的開發可以更快更便宜。
這在今天是不可能的,因為軍事采購項目的模型和仿真來自不同承包商,無法在一個統一的數字環境中協同工作。羅珀認為,數字工程平臺要進入國防市場需要互操作環境——就像互聯網一樣,這樣國防部就可以不依賴單一的供應商;太空發展局這樣從多家制造商購買衛星的部門,可不想為互不兼容的型號和軟件工具支付數百萬美元。
羅伯特森認為,用戶常常會被營銷流行語和數字孿生的多重定義搞暈,而他認為數字孿生是“貫穿物理系統整個生命周期的高保真虛擬呈現,其間在軌系統及其數字孿生系統在行為上完全同步。”
多年來,國防部衛星項目一直靠內部和幾十年前的商業軟件混亂組合來設計自己的數字孿生系統。羅伯特森說,這些老技術無法用于軍方正在規劃的下一代大型衛星星座,比如太空發展局(SDA)的“近地軌道架構”。在最新的通信衛星招標中,太空發展局要求承包商提交其衛星的數字文件,以便于該機構建模。“他們沒有特別要求數字孿生,但正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對國防部來說,構建作戰衛星的數字孿生系統“確實是這項技術未來最令人興奮的應用”。
他補充說,傳統上,人們認為工程仿真是“在制造硬件和物理系統之前”的設計工具。“其實數字孿生首先將使用的應該是作戰領域,以極高逼真度對系統進行模擬,從而讓用戶優化使用方式,從軍事角度發現漏洞,并進行預測性維護。這也是數字孿生系統在其他行業中大量應用的方式。”羅伯特森說,太空軍內部正在推動數字技術進入其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數字工程。
太空系統司令部今年4月宣布,計劃推出一個以數字工程方式建設的生態系統平臺,“以幫助美國太空軍及其任務合作伙伴領先于威脅力量。”該數字平臺預計2025年完成建設,“將有助于整合太空軍生態系統中現有的數字工程工作。”
新聞來自SpaceNews:
Sandra Erwin,Digital twins gaining traction in military satellite programs,
https://spacenews.com/digital-twins-gaining-traction-in-military-satellite-programs/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電子技術應用-A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