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著名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表的研究成果,中國研究人員在國際上第一次實現了基于無人機的量子糾纏分發,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
據悉,南京大學祝世寧、謝臻達、龔彥曉團隊歷時兩年多研發了這套無人機量子分發系統。在試驗中,由一架八軸旋翼無人機搭載重約10公斤的量子通信系統,在幾十米高空分別向100米外地面上的兩個便攜式地面站發射一對糾纏光子,均幾乎完好抵達。
測量結果顯示,A、B兩點光子糾纏態的貝爾不等式S值達到2.49,量子糾纏分發獲得成功。
另外,無人機搭載的糾纏光源凈重只有468克,比傳統技術下輕了一個數量級以上,但效率依然非常高,每秒可產生240萬對糾纏光子。
有評論指出,量子通信的“下一個最佳選擇可能是相對便宜的無人機”。
量子糾纏是一種奇異的量子力學現象,處于糾纏態的兩個光子不論相距多遠都存在一種關聯,其中一個量子狀態發生改變,另一個的狀態會瞬時發生相應改變。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