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幾年內,市場里涌現了不少新興商業無人機創企,它們獲得了大量的融資,以期將無人機運用到諸多領域,包括快遞派送和農田灌溉等。乍一看,無人機似乎成為了未來科技行業的支柱。然而好景不長,殘酷的現實給這個行業潑上了一盆冷水。
在過去的一年里,不少大型創企在耗盡數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后,紛紛宣布倒閉。也許它們只要再堅持一陣子就能實現爆炸式的增長,但這種技術的成熟速度顯然沒它們想象得那么快。這個市場的變化速度非常快,當一部分創企還在尋找盈利的機會時,剩下的公司已經試圖進行企業合并。
“人們對無人機存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部分原因是它在業余愛好者中擁有非常高的人氣。當幻想破滅,人們才看清現實,”無人機行業研究集團DroneIndustryInsights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KayWackwitz說道。
當那些融資良好的創企在苦苦掙扎時,一些小型的試點項目已經開始降低價格。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遠遠領先,相關機構對無人機的監管還遠遠跟不上它的發展,這導致許多公司的擴張受到了影響。
法國無人機制造商ParrotSA于今年7月宣布將暫停大多數無人機的生產。軟件公司Airware曾經獲得過1.18億美元的風險投資,2018年它宣布裁員140人,隨后公司倒閉。在去年,GoPro宣布退出無人機市場同時裁員數百人,它聲稱這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
但是也有部分創企在繼續試探投資人的耐心,也有其他創企在尋找發展的機會。相關數據表明,目前至少已經有67家無人機創企被出售。收購方包括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以及VerizonCommunications等其他行業的公司。
全新的行業先驅
這個行業的動蕩正在改變美國市場的格局。之前美國創企的重心還在于硬件和生產,如今已經轉換為軟件及相關服務,包括細節檢查和數據分析等。更大規模的服務公司提供了完整的一條龍服務,這種模式更能適應行業的未來,它們會提供無人機,完成飛行任務,并幫助客戶完成數據分析。
PrecisionHawk正是無人機服務行業的先行者,它于2018年收購了五家創企,這其中包括建筑及房地產視察創企UpliftDataPartners、專注于能源行業的HAZON和無人機項目在線網絡Droners.io。
相關數據表明,自2012年到今年7月份,風險投資者已經向這個領域投入了26億美元。Wackwitz表示,從去年起,一些趁著風口獲得融資的創企在耗盡資金后紛紛倒閉,它們到最后也沒能實現盈利,也沒有獲得后續融資。
在過去十幾年里,至少有25家無人機創企倒閉,其中融資最多的一家燒了1.83億美元。“如今風險投資者在慢慢變得理智,”無人機網絡Dronebase的首席執行官DanBurton說道。
去年,曾獲凱鵬華盈和谷歌GV投資的無人機風投機構宣布倒閉。
另一家規模較小的無人家公司CyPhyWorks是另一出悲劇。它的聯合創始人HelenGreiner曾研發過著名的真空吸塵器Roomba。這家公司成立于2008年,它研發了一種有線無人機,借助地面電源它可以連續飛行數天時間,該產品可以用于觀測和通訊。然而她在采訪中表示,迫于投資人的壓力,她不得不在準備充分之前,進行產品的商業發售。2018年她宣布離職,后來為美國空軍提供無人機咨詢服務。
今年年初,CyPhy宣布改名為AriaInsights,業務也從硬件轉換為無人機數據及分析軟件。今年5月,在耗盡了最后3900萬美元風險投資后,這家公司宣布倒閉。
作為融資最高的創企之一,Airware最初只是為無人機開發云端軟件及自動導航系統。一開始,它的想法是讓無人機在飛越農田的過程中搜集農作物的數據,包括土壤濕度、害蟲狀況以及農藥控制等。
然而大多數農民沒有使用這些數據的能力。這條路走不通,這家公司開始轉型為企業提供無人機咨詢,最后也在去年九月倒閉。
“這些創企面臨著大量阻礙,包括供應鏈問題和監管等。找到一個友善的風險投資者,讓他為你下注,提供支持,這對創始人來說很重要。”Greiner說道。
這個行業已經開始篩選出最具盈利能力的商業模式和生存策略(包括公司重心的轉移、目標客戶的選擇等)。
對創業者而言,快速發展的技術仍然是核心。但是無人機商業計劃的可行性也越來越重要,這些機器不止會拍視頻,隨著導航系統和飛行軟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工作正在被取締。同時英特爾、AT&T等公司也推出自己的無人機運營業務。
2019年的一份調查表明,無人機創企的高管們不再對這個行業那么熱情。盡管如此,不少公司仍然在改良自己的商業模式,監管部門也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以發展這種技術。
風險投資者仍然在往里面投錢,但這些資金只屬于少數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