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低空無人機預警管控系統采用分布式網絡技術提高指揮管控效率 第四屆世界無人機大會暨第五屆深圳國際無人機展覽會在無人機之都—中國深圳舉行。展會期間,融鼎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基于分布式自組網技術的低空無人機預警管控系統”。 發表于:10/9/2020 翼龍-2無人機為開展應急救援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 9月29日凌晨4時50分,翼龍-2無人機從貴州安順機場起飛,奔赴四川木里,成功開展了全球首次大型無人機應急通信實戰演練,航時近20小時,實現了跨兩個戰區三個省份、跨晝夜全天候、夜間中雨等惡劣氣象條件下作業,通過公網與專網結合、寬帶與窄帶融合、空天地一體化通信覆蓋等創新技術手段,解決了斷路斷電斷網的“三斷”災難現場通信保障難題,為第一時間開展應急救援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發表于:10/9/2020 2023年,中國無人機市場規模有望達968億元 中國(太原)無人機發展高峰論壇29日在山西體育中心舉行,來自歐洲科學院、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的通航領域專家共同為中國無人機發展建言獻策。 發表于:10/9/2020 NASA計劃將蜻蜓號無人探測器搭載與泰坦星上于2027年完成發射 據外媒9月28日消息,NASA將蜻蜓號無人探測器的發射推遲了大約一年,預計將于2027年完成發射。據悉,該無人探測器計劃被發射至土星衛星“土衛六”,即泰坦星。 發表于:10/9/2020 SpaceX獲美軍1.49億美元訂單 生產4顆導彈追蹤衛星時間: 美國太空發展局(SDA)周一表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贏得了一份價值1.49億美元的合同,為美國國防部生產導彈追蹤衛星,這是該公司獲得的首份制造衛星的政府合同。 發表于:10/9/2020 Microchip推出高可靠性、擴展級溫度范圍以太網PHY收發器, 可用于航空航天和軍事地面應用 飛機、軍用車輛和地面系統均依靠情報、信息和安全連接來為作戰任務提供支持。為確保上述裝備在極端溫度和環境條件下能正常運行,設計時必須采用增強型技術。美國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 Technology Inc.)今天宣布推出全新的VSC8540/41千兆位以太網PHY RMII/RGMII收發器,基于COTS器件升級而來,可用于航空電子設備和軍事應用。 發表于:9/27/2020 Vishay推出B和C外殼代碼新產品擴充EP1高能量密度濕鉭電容器 賓夕法尼亞、MALVERN — 2020年9月21日 —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號:VSH)宣布,推出B和C外殼新產品,擴充其EP1濕鉭電容器,滿足國防和航空航天應用的需求。電容器每款電壓等級和外形尺寸器件的容量達到業內最高水平,提供徑向通孔或表面貼裝端頭,有A、B和C三種外殼代碼,每種均可選擇螺栓固定,從而提高了設計靈活性。 發表于:9/21/2020 日漸成功的R&S ARDRONIS系統 隨著羅德與施瓦茨公司生產的ARDRONIS無人機防御系統向德國聯邦國防軍和德國聯邦執法部門進行了交付,該系統在國家級的國防與安全市場取得了一項突破性的成功。 羅德與施瓦茨公司生產的ARDRONIS系統能夠檢測和識別無人機遙控信號,并且能夠測量無人機遙控信號的來波方向并阻斷該信號,從而阻止無人機悄無聲息的抵近目標區域。 發表于:9/15/2020 白宮發布《太空網絡安全指令》 白宮上周末首次發布了太空網絡安全指令——SPD-5,其中詳細列出了保護太空系統免受網絡威脅和網絡攻擊的建議和最佳實踐。旨在為由美國政府機構和商業太空實體建立和運營的所有太空飛船、系統、網絡和通信渠道建立網絡安全基線。 發表于:9/8/2020 中電39所深空火星測控設備護航“天問一號” 7月23日,我國在文昌發射基地,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開啟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中國電科39所深空探測設備乘風破浪保駕護航。 相比登月所跨越的38萬千米,地球到火星需要跨越幾千萬千米的距離,“天問一號”探測器約飛行7個月,才可到達火星,此后,著陸巡視器軟著陸于火星表面,在著陸區附近開展巡視探測,環繞器開展為期2年的中繼和遙感探測。要想從幾千萬千米外接收到清晰準確的信號,測控系統功不可沒。 發表于:9/4/2020 馬斯克:SpaceX星際飛船在載人飛行前將執行數百次發射衛星任務 SpaceX公司正在開發下一代 “星際飛船 ”火箭,希望有朝一日能將數十人送上太空,但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強調,該火箭在載人之前還有許多里程碑。 “我們首先要讓火箭工作起來;在把人送上太空之前,自動運送衛星,并用衛星執行幾百次任務,”馬斯克周一在虛擬的 “人類上火星 ”會議上說。 發表于:9/4/2020 航空新聞:天問一號累計飛行1億千米 嫦娥七號將著陸月球南極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8月28日10時08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里程達到1億千米,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平衡,多個載荷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相關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 發表于:8/31/2020 一種微納衛星UHF地面接收設備的設計 針對常規微納衛星的地面UHF(超高頻) 接收設備復雜、系統龐大問題,提出了一種使用軟件無線電芯片AD9361簡單易行的地面接收方案。設備由射頻前端、基帶處理和上位機部分組成。通過對射頻鏈路、靈敏度進行分析,從理論上確保方案的可行性。通過對模擬信號源接收實驗,結果表明該UHF接收設備方案切實可行,并已在微納衛星信號實收測試中得到應用。 發表于:8/28/2020 北斗系統的應用前景和案例 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志著北斗“三步走”發展戰略圓滿完成,北斗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 發表于:8/20/2020 北斗系統的應用前景和案例 ?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志著北斗“三步走”發展戰略圓滿完成,北斗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 發表于:8/13/2020 ?…838485868788899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