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最新文章 德國利用太陽能電解水制氫技術取得進展 德國亥姆霍茲柏林材料與能源中心(HZB)和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的研究人員聯合組成的科研小組,成功研發出一種價格低廉的利用太陽能進行電解水制氫的方法,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通訊》雜志上。 發表于:5/5/2017 全解物聯網現狀與未來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一系列創新的應用和服務也隨著產生,催生了由需求方,供應方、研究機構和政府等利益群體相關行業產業鏈的產生。 發表于:5/4/2017 “醒得早、起得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 在2013年10月開館的浙商博物館里,陳列著吉利、眾泰、萬豐奧特等多家知名浙商捐贈的自產汽車。令人奇怪的是,人們爭相拍照的卻是一輛紅色玻璃鋼汽車車架殼子。這件藏品的捐贈者名叫葉文貴。 發表于:5/4/2017 跨區電力市場交易 特高壓的舞臺 近日,從遙遠的新疆傳來消息,新疆今年計劃將126億千瓦時的電量通過國家電網交易平臺簽訂了126億千瓦時跨區交易電量,其中有123億千瓦時送到2200多公里外的河南鄭州。 發表于:5/4/2017 恒泰實達年報披露布局智能大數據信息化領域 為電網企業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的恒泰實達,24日晚間發布上市后的首份年報。年報顯示: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0.24億元,同比增長5.99%;實現利潤總額0.4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27萬元,同比增長5.13%。 發表于:5/3/2017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 電力消費預測方法要與時俱進 電力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行業,電力消費水平是電力規劃的先決條件。對未來電力消費水平的準確預測事關電力基礎設施投資的利用效率,如果對電力消費水平預測過低,則導致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電力工業“小馬拉大車”,“缺電”現象頻發,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如果電力消費水平預測過高,則會引導電力基礎設施過度投資,電力工業“大馬拉小車”,電力供應整體過剩,導致運行效率相對低下。 發表于:5/3/2017 科大智能:三相不平衡治理技術助力電能質量提升 隨著電網的大力建設,目前電網供電可靠性得到很大提高,但與此同時,社會用電負荷也逐年增加,帶來很多電能質量的治理難題。過去因低壓配電網建設規劃、低壓線路的負荷分配不合理及負荷的使用隨機性等多種原因,造成越來越多的三相不平衡新問題。 發表于:5/3/2017 “特高壓交流線路新型絕緣子串關鍵技術研究”兩項公司科技項目通過驗收 4月20日,由中國電科院牽頭承擔的“特高壓交流線路新型絕緣子串關鍵技術研究”、“特高壓設備關鍵原材料、組部件及監測裝置性能檢測和評估技術研究”兩項目通過公司科技部驗收。 發表于:5/3/2017 綠色智能電網:海上絲綢之路電力互聯互通的發展方向 清潔電能為“一帶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撐。圖為供電員工正對港口岸電系統進行改造升級。王幕賓攝 有“電”才有“商” 發表于:5/3/2017 出臺儲能補貼可能性不大 儲能商業發展有何新路徑? 自去年以來,儲能越來越得到國家重視,各種儲能文件不斷出臺,尤其是3月份國家能源局下發的《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簡稱《征求意見稿》),更是為我國未來儲能政策實施明確了路徑。政策助力下,業界預計儲能的春天或已來臨,與之相伴的是,不少企業爭相進軍儲能市場,加大投資布局,儲能風口已至。 發表于:5/3/2017 基于STC單片機的角度控制 利用STC12系列單片機作為控制核心,減速電機作為執行機構,以單圈電位器作為檢測元件,在有限范圍內實現了角度的精確控制。經過實驗測試,在0°~235°的控制范圍內,最大誤差控制在±1°,保證了控制精度和控制速率;經過實際使用驗證了該方案安全、可靠。 發表于:5/2/2017 一名優秀嵌入式DSP工程師是怎樣煉成的? 當初學習DSP經歷非常艱辛,但是我堅持了2年。時間不算長,但是我感覺非常長。當我再次入職新的公司,我突然發現,我在DSP領域的學習已經成熟多了。 發表于:5/1/2017 用于風力發電的TwinCAT3狀態監測系統 風力發電機組中的自動化程度正在不斷地提升。除了主控系統外,在線監測和風場網絡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發表于:5/1/2017 工業物聯網帶動MEMS成長 為市場帶來巨大沖擊 微機電系統(MEMS)消費應用已經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不過,在工業方面的應用也正迅速發展。如今,業界正定義出一個利用 MEMS 技術的新型態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oT;IIoT)領域,包括從資產追蹤系統、智慧電網到智慧建筑自動化等應用,都將為市場帶來巨大沖擊。 發表于:5/1/2017 如何保障智能電網的安全性及應對潛在的威脅 對智能電網來說,因為電網基礎設施受到攻擊的幾率越來越高,各個國家穩定的電力供應都處在受到惡意攻擊危險之中,從而使得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對此,IT安全性尤為重要;很多方案支持端到端的通信數據加密,如:數據集中器、監控器和數據采集器系統(SCADA)。 發表于:5/1/2017 ?…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