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消息,據《日經亞洲》報道,德國芯片大廠英飛凌CEO Jochen Hanebeck近日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英飛凌正在將商品級產品的生產本地化,以尋求與中國買家保持密切聯系。
Hanebeck說:“中國的客戶要求對那些很難更換的零件進行本地化生產。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將把一些產品轉移到中國的鑄造廠,我們在中國有自己的后端制造,這樣我們就可以解決中國客戶在供應安全方面的擔憂。”
資料顯示,英飛凌早在1996年就在中國無錫設立生產基地,但是該工廠主要是從事后道封裝制造。目前英飛凌在中國并沒有自己的晶圓制造廠。因此,Hanebeck所說的是會將部分芯片的前端制造交由國內的晶圓代工廠來制造。
Hanebeck并未詳細介紹相關產品在計劃中國制造的具體比例,但他表示,這取決于產品類別和市場的發展。“我們愿意將高度創新的功率半導體本地化”,比如“在我們位于歐洲和東南亞的工廠。”他補充說道。
目前,英飛凌是全球汽車MCU和功率半導體的領導者。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TechInsights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增長16.5%。英飛凌還是全球最大的汽車MCU(微控制器)廠商,該公司在汽車MCU領域的銷售額較2022年增長近44%,2023年全球市場份額約為29%。其產品主要被用于電動汽車、數據中心和其他設備的電力使用。其晶圓制造集中在德國、奧地利和馬來西亞。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汽車芯片大廠意法半導體已宣布將將其40nm MCU交由華虹集團代工。隨后汽車芯片大廠恩智浦也透露,恩智浦還在努力尋找一種方式來服務那些需要中國產能的客戶,并表示“我們將建立一條中國供應鏈”。由于恩智浦在天津已有自己的封測廠,因此,這一說法意味著部分芯片的前端制造也將會放到中國。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