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四化’的驅動下,汽車行業正在變革,雖然智能汽車正處于激烈的競爭期,但開放合作的生態模式才是未來智能汽車發展的新趨勢。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是全人類的共識,也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全球汽車產業正在加快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融合發展,新能源汽車" target="_blank">新能源汽車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繼續順應網聯化、智能化新趨勢,統籌推進產業鏈、供應鏈發展,完善出行、充電、停車等相關的優惠政策,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應用帶動私人消費水平,加強產業集中度和跨領域創新融合發展,向世界前沿再邁進一步,新能源汽車發展未來可期。
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占新能源汽車比重較大,而且無論是新能源乘用車還是新能源商用車,都是純電動汽車占比最大。數據顯示,中國商用車占新能源汽車銷量比重為5.25%,而其中純電動汽車比例達到98.48%,表明我國新能源商用車推廣應用程度不高,依然有很大發展空間,而且純電動商用車將成為商用車電動化的主要發展形式。
從雙碳戰略來看,發展新能源汽車有助于提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升,2035年純電動乘用車行駛單位里程碳排放下降到20g/km,相比2021年降低70%以上。2035年新能源汽車將實現道路交通領域碳減排約2億噸,具有顯著的減碳效益。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市場化驅動力將進一步加強。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與供應鏈體系的完善,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力的提升,新能源汽車供給側的供給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需求側的接受程度也會將進一步提高。隨著汽車產業電動化程度的加深,當前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較低的中心城市與鄉村地區,將有可能會成為新能源汽車新的市場空間,當前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呈現出較強的開拓能力,造車新勢力作為新銳勢力也表現出不俗的水平。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將可能伴隨著競爭加劇,市場的集中度可能會進一步提升。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是全球發展最快和規模最大的市場,但在“能耗雙控”的影響下,電動車發展將面臨不確定性,尤其是如果再出現一些其他的不可抗力因素,可能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我們看到國家近期在氫能源上也加大了投資布局,形成了“電能為主,氫能為輔”的發展策略。氫能源作為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領域,我國也在不斷加大投入,逐步在氫能源全產業鏈,包括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等領域形成布局,目前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央企已經入局氫能源產業鏈。
從創新戰略來看,由于融合了大量“汽車之外”的技術,汽車革命帶動了中國產業發展史上規模空前的技術創新運動。作為國家工業體系的象征,汽車是新技術應用的重要場景。汽車電動化融合了先進材料研發應用與高精尖零部件制造,與電池、電機、電控技術升級相互促進。汽車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的最重要應用場景之一,大量“汽車之外”的技術應用于汽車,一方面成就了汽車的智能化發展,另一方面汽車的智能化成為大量跨界技術的應用舞臺,汽車成為牽引其他產業加速創新的重要力量。
在電動化的基礎上,下決心實現綠色化。當汽車實現電動化后,使用能源的清潔與否決定了減碳本質。“雙碳”戰略引導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與新能源汽車協同發展成為必然。未來要下決心實現電動汽車主要使用清潔電力,實現汽車零排放。以電動化為起點,大力發展智能化。新能源汽車賽道未來的競爭將聚焦智能網聯,下一代汽車超過80%的變革會來自電子電氣架構、芯片和軟件。今后,產業競爭的焦點和企業致勝的亮點將是“電動化+智能化”,智能與電動會深度合體,跨界創新將更加活躍。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