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發展美國的芯片產業,美國牽頭成立了四方芯片聯盟,拉攏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然而韓國方面對于四方芯片聯盟的態度不是太積極,這主要是因為韓國芯片產業當下非常需要中國制造的支持。
從韓國的出口情況來看,今年6月份披露的數據顯示韓國對中國出口下降6.8%,對美國出口下降2.1%,對歐盟出口下降5.3%,它對中國的出口跌幅最大,而且韓國對中國的出口是它的最大出口收入來源。
受出口下滑的影響,今年上半年韓國創下歷史最大貿易逆差,達到103億美元,在此之前它曾延續了24年貿易順差,上一次出現貿易逆差則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那一年韓國的貿易逆差達到91.6億美元。
韓國對中國出口的產品主要是芯片,芯片占其對中國出口的比例高達六成,韓國出口的芯片主要是NAND flash、DRAM芯片,其次則是三星的OLED面板、CMOS芯片等,這些都是韓國占優勢的產業。
為了加強與中國制造的合作,韓國三星在中國設立了它在韓國以外的最大存儲芯片工廠--西安工廠,陜西也為三星西安工廠提供了諸多便利,為它建設了配套的交通等基礎設施,據韓國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韓國對外投資當中,美國是第一大直接投資目的地,中國則緊隨美國之后,可見韓國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事實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采購國,2021年中國采購了4000億美元的芯片,占全球芯片市場的份額接近六成,如此龐大的市場不僅韓國芯片在積極爭取,牽頭成立四方芯片聯盟的美國也在積極爭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韓國芯片和美國芯片是競爭對手。
這幾年美國的做法并未能對中國制造產生太大的影響,中國的出口仍然維持增長,對全球芯片的采購量穩步增長,自然中國對全球芯片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當下全球芯片行業已開始出現供給過剩的跡象,美國芯片行業中的射頻芯片、模擬芯片都已出現庫存,甚至這些美國芯片企業還大舉降價,最高降幅近九成,希望中國企業采購更多美國芯片以幫助它們化解庫存。
與美國芯片行業類似,韓國占據優勢的NAND flash、DRAM存儲芯片同樣出現庫存,有媒體甚至以堆積如山形容,它們同樣希望中國采購更多芯片已幫助化解庫存。
如此情況下,韓國芯片行業當然不希望太過積極跟從美國的要求,影響它們與中國企業的合作,甚至會懷疑美國的做法可能是為美國芯片企業從中國市場爭取更多市場份額,因此韓國方面近期積極尋求與中國企業合作。
美國的做法還促進了中國芯片的發展,在過去3年多時間,中國的芯片制造產能激增,中國制造的芯片自給率因此得到較快的提升,甚至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的芯片下降了290億顆,而芯片出口量反而增長了超過兩成,凸顯出美國的做法反而催生了更多中國芯片取得突破而成為美國芯片和韓國芯片的競爭對手。
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韓國芯片行業不愿積極跟從四方聯盟,反而積極尋求與中國企業合作了,畢竟如今韓國的出口也不理想,而作為韓國出口的主力產品--芯片更需要中國這個大市場。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