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報告顯示,預計2022年全球創投機構將向半導體初創公司投資超過60億美元。由于人工智能的發展,芯片初創公司的價值在過去五年中翻了一番,大有挑戰英偉達、英特爾、AMD的架勢。實力最強的成熟半導體公司也利用其規模和多樣化的客戶基礎來鞏固其主導地位,領先者和落后者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初創公司勢頭正猛,成熟公司也牢牢占據現有市場中屬于自己的份額,究竟誰才是半導體世界的脊梁?
生生不息的創“芯”公司
近年來,初創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2021年全球的芯片初創企業的融資規模創歷史新高,達到了19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巨大的市場機遇、源源不斷的資本加持讓這些創業者們看到了機會,這批后進入者逐漸在半導體產業中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也更好的推動了整個產業的創新。對于初創公司而言,產業發展、利潤增長、資金投入、薪酬提升、人才回流,行業大趨勢出現正向循環。
無限的想象力與創新能力
與一些行業不同的是,盡管半導體作為一個行業正在日趨成熟,但它幾乎是一個永遠都有創新空間的產業。初創公司正在大舉推動創新,對于他們來說,“小規?!币操x予他們無限的想象力、洞察力,使其能夠領積極創新,勇于變革。
對于半導體行業這種高投資的行業,初創公司在最初進入這個賽道的時候往往不會大范圍的布局,相反會選擇專注于某一個領域,他們可能會選擇新技術和新機遇,在藍海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立錐之地;也有可能會選擇已有的技術,占據一定的現有市場份額,以實現自己先“活下來”的目標。
正是因為這種針對于某一個領域的深思鉆研的精神,才能對某個行業的趨勢及技術有自己的看法,發揮自己無限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架構簡單更有自由度
由于初創公司需要迎合的利益相關方較少,且無需定期對公司信息作公開披露,因此相較成熟公司,初創企業通常有更高的風險偏好、也不需要像成熟公司那樣存在固守既定市場的立場等制約。另外,初創企業尚未建立起各種復雜的運營流程和組織層級,對應變化的反應效率高于成熟公司。初創公司可以更快速找到技術發展的方向,調整也更加迅速。
開源架構及平臺降本增效
開源模式已經擴展到硬件領域,尤其在處理器芯片領域,基于開源指令集RISC-Ⅴ的開源芯片生態正在快速崛起,RISC-V打破了半導體行業的壁壘,將不同的公司、行業和地區聚集在一起進行開放式協作。RISC-V將模塊化技術方法與開放許可商業模式相結合,這意味著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RISC-V International貢獻和制作的IP。RISC-V International在 70 多個國家擁有超過2000 名成員。
這為初創企業突破中央處理器芯片領域的技術壟斷和市場壟斷帶來新機遇。RISC-V架構的異軍突起,讓即便不具備老牌企業資源的初創公司,也可以利用開源平臺,提高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從而獲得優勢。
“to VC”,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業界有人表示,初創半導體公司不是to B,也不是to C,而是to VC。這也恰恰說明了資本對初創公司的重要性。半導體是資本密集型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近年來,隨著半導體產業迅速發展,無論是半導體企業對于資本市場的向往或是資本對于半導體產業的青睞都愈發凸顯。資本的涌入帶來的改變不僅僅于價格競爭、估值上漲,其熱度正在整個產業鏈蔓延,并帶來了整體的影響。
芯片的開發成本很高,初創公司需要更多的啟動資金才能起步,但在當今環境下,半導體熱潮不再讓投資者望而卻步。風投機構對半導體初創公司情有獨鐘,就連半導體業內巨頭也對初創公司充滿期待,希望借助初創公司的力量豐富自己的技術或者是業務布局。高通、英特爾、美光科技和Nvidia就向諸多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投資了數億美元。
對于半導體行業來說,大膽的長期投資最終可以帶來可觀的回報。例如,ASML花了17年時間和大約70億美元開發其EUV技術,包括批量生產該技術的能力。漫長的研發時間是值得的,現在EUV光刻機是ASML的主要收入來源。
費用、人才,可能成為壓死初創公司的最后兩根稻草
對于以研發為立足之本的初創公司來說,實施創新所用的費用是一件大事。擁有領先設計的初創企業不僅需要投資以物色和留住設計人才,還需投資創新所需的軟件。這些都將推動研發成本達到創紀錄的水平。
要在半導體研究、設計和制造方面贏得未來,公司就需要擁有頂尖的高科技人才。但是,全球人才爭奪戰非常激烈。以中國為例,據半導體行業協會預測,2022年中國芯片專業人才缺口將超過25萬人,而到2025年,這一缺口將擴大至30萬人。面對當前半導體行業的高景氣周期,人才供給卻明顯不足,尤其是在這波全球芯片角力戰之下,人力的重要性愈發凸顯。但是對于初創公司來說,一沒有豐厚的薪資,二也沒有大廠光環,在爭奪有限的人才資源方面舉步維艱。
大浪淘沙的成熟公司
芯片產業鏈在全球分工成熟,國際巨頭歷經數十年的投入和積累,在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已經占據壟斷地位。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價值鏈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資金、技術積累形成的良性循環
發展到現在的成熟公司始終保持自己競爭優勢的秘訣在于持續在技術方面的巨額投入。通過持續的資本投資或研發讓成熟公司贏得技術優勢,領先企業已經開發出了獨特的產品。獲得高額利潤,從而可以拿出更多的資金用于新技術的研發,進一步擴大了他們的領導地位。這一模式讓成熟公司處于一種良性循環的發展狀態,得以保持領先地位。
氪金能力吸引更多半導體人才
更高的薪水、更穩定的收入、更好的福利待遇、更好的項目資金、更完備的制度支持都是成熟公司得以在搶人大戰中勝出的原因,越來越多的成熟公司正吸引著半導體行業最優秀、最聰明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加入其所在行列。據悉,臺積電每年都會在4月進行例行性調薪,此前有消息稱臺積電今年將大舉調薪8%,調幅高于往年的3%~5%水準。臺積電能為了留住人才大幅度調薪,也正能說明半導體產業人才爭奪戰的激烈性。
多樣化戰略可能讓成熟公司失去投資重點
成熟公司把實施顛覆性技術和多樣化業務視為戰略要務,然而,隨著企業壯大,規模龐大且高度多元化的企業可能會失去對投資的洞察力和控制力,成熟公司要在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觸及,也可能使得資本分散,重點可能會模糊。而只有一兩種開發產品的小企業基本不會產生這種情況。
“樹大招風”,成熟公司的產業鏈風險
隨著芯片制造商擴大規模和生產壓力降低,可以優化供應鏈。但是大型的成熟半導體企業需要管理更廣泛的供應鏈風險,因為它們在全球運營,具有深厚的供應商網絡。這對他們的敏銳性和風險響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較于成熟公司,初創企業主要關注開發和工程,因此不大擔心供應鏈問題。
初創公司與成熟公司的共生關系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初創公司的發展可能會蠶食掉成熟公司部分市場份額。但是,對于半導體這種高精尖產業來說,每一項新技術的投資都是巨大的,還有可能會承擔失敗的風險,所以成熟公司為了發展自己的業務,實現增長,都試圖用各種方式來和初創公司合作。這種和外部初創公司合作的方式被稱作“開放式創新”。
成熟公司和初創公司合作,能及時了解最新的行業趨勢和技術路線,能夠為公司管理層提供至關重要的前瞻性洞察力。當成熟公司認為初創公司潛在的引領潮流的技術出現,他們就會投資這些初創公司或者直接跟這些公司合作。成熟公司可以通過和創業公司的接觸與投資獲得更多未來行業發展趨勢的深刻洞見,另一方面還能通過投資獲得一定的財務回報。
也有成熟企業將收購作為增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收購方來說,收購與自己現有技術互補的企業,可以利用其技術豐富自己技術及業務領域,實現多樣化以形成更強大的行業綜合競爭力;收購與自己相似的企業,可以更好積累技術及其他資源,實現規模經濟,同時提高自己的市場份額。
這些行業領先者正專心收購不斷涌現的競爭對手,將其知識產權納入投資組合,從而在解除部分研發風險的同時,也能防止出現潛在的顛覆者。與研發部門埋頭苦干去開發一種可能成功,也可能會失敗的解決方案相比較,這種合作方式更能分散風險、節約資源。
初創公司和成熟公司一定程度上是互相依存的,可以利用對方的發展使自己獲得發展,也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