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物資供應體量大、鏈條長帶來的挑戰,國網山東電力深化物資現代智慧供應鏈建設,建成國家電網供應鏈數字化示范基地,形成綠色電力物流體系,提高全流程作業效率,1~11月物資供應保障及時率達100%。
12月8日,多關節裝卸機器人首次應用于電力物資的自動裝卸車作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機械臂單品,載重2.3噸。
在推進物資供應鏈數字化發展過程中,主要面臨三方面問題:一是智能化設備應用水平低。供應鏈管理多數作業內容高度重復,傳統人工效率低、負擔重,亟待研發“機器代人”智能設備,提升作業效率。二是信息系統與智能設備聯動不足。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與智能設備管控系統運轉相對獨立,數據交互存在壁壘,未形成統一的管理數據平臺。三是供應鏈綠色發展能力不足。供應鏈中心庫高耗能設備多,綜合能效低,各環節資源利用較為粗放,設備耗材、倉儲空間等資源浪費較多。
國內首臺混凝土電桿智能檢測機器人,覆蓋47種規格混凝土電桿,實現對混凝土電桿外觀、撓度、裂紋等方面的檢測。
國網山東電力主要做法為:一是研發多場景智能設備。針對采購、結算、檢測、倉儲、配送五大功能,自主研發41款“數字員工”機器人,代替傳統人工作業。適應全品類物資揀選需要,將原繁瑣流程歸納為拆箱、分揀、封箱等7個環節96個動作,實現零散物資揀選作業無人化。研發國內首臺混凝土電桿智能檢測機器人,實現47種規格電桿自動檢測,質檢識別準確度提高30%,檢測效率提升2倍以上。
開箱封樣機器人,特點是無人化操作代替人工封樣工作,對供應商信息進行遮蓋,保證公平和公正,同時還提高了標準化木箱拆裝操作的可靠性和精確性。
二是打通各系統數據壁壘。開發管理平臺系統,根據供應鏈信息業務指令,管控13個作業環節“數字員工”機器人,實現檢儲配作業任務智能調度等47項功能。貫通倉儲管理系統、智能配送管理系統等79個功能點接口,實現全省物資統一監控、統一調度,提升整體管控效率,年均節約運營成本500萬元。
一體化線纜剪切機器人,用于不同規格線纜的“一鍵”定制剪切,實現線纜自主放線、排線、收線、計米、剪切、加裝線纜保護套。
三是推動全鏈條綠色運營。打造物資專業“零碳倉庫”,建設“低壓分布式光伏+電化學儲能”一體化模式智能微網,實現物資基地100%綠電供應。推廣易降解、低成本綠色包裝材質,統一37類配網物資包裝尺寸、容量,形成《配網物資包裝標識規范》,物資周轉效率提升40%以上。創新線纜容器結構,將傳統平面存放改為立體存儲,有效節省大型物資存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