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曝光iPhone 12 新諜照,稱“最失敗的設計”劉海屏終于被干掉了。同以往所有iPhone上市前的曝光一樣,未知真假。
距離蘋果的秋季發布會至少還有8個月,關于iPhone 12的消息已經鋪天蓋地。截至1月20日16時,百度收錄的關于iPhone 12的資訊已經超過41萬條。這是任何一款未上市的產品都不曾得到過的待遇。
從喬布斯到庫克,從mac book到iPhone、iWatch、iPod……蘋果一直承擔著移動智能時代風向標般的角色。即使iPhone全球出貨量已經下滑至第三位,這一點也不曾改變。蘋果過去做了哪些創新?蘋果現在在做什么?未來的iPhone 可能會有哪些變化?知乎上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蓋出一座座“高樓”。對于蘋果旗下各系列產品及蘋果公司的好奇,經久不衰。
有人將喬布斯的成功秘訣歸功于“近乎變態地注重細節?!边@個結論放在蘋果公司身上同樣奏效。從智慧芽提供的過去三年蘋果在全球范圍內的專利數據來看,相比“創造”,蘋果更關心“優化”。
不是專利量最多的,但蘋果可能是最注重細節優化的
一位相關領域技術人員告訴集微網,深入了解蘋果的話,蘋果目前的技術和他們將來的專利并不是十分領先。Apple pay支付落后了Google許多年,Apple watch比三星晚出,國內5G手機已經出了大半年,iPhone 5G版還活在傳說里……關于蘋果的技術滯后,此前媒體已有不少報道。
在美國商業專利數據庫(IFI Claims)發布的最新專利報告中,按同族專利數量排名,蘋果列居第27位。在這份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創新力的排名中,三星、IBM、微軟、英特爾、LG、高通、索尼、諾基亞乃至愛立信,一大票不同領域的競品公司排在它前面。但大家為什么還是更關注乃至期待蘋果的“黑科技”?
梳理近三年蘋果公司所有公布出來的專利,集微網發現,占比最高的并不是什么“黑科技”,而是各類優化功能。排除無意義詞匯和太過專業的表述,將蘋果公開的專利標題提取關鍵詞繪成詞云,效果如上圖。在蘋果9868條公開的專利數據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關鍵詞是“用戶界面”,出現了1420次。許多蘋果用戶都曾表示,“不知道為什么,蘋果的界面看起來就是很舒服”。也許,這就是為什么。
軟硬件并重,蘋果實質是消費者產品公司
喬布斯說,蘋果是一家軟件公司。強調并不是提供一款質量過硬的硬件產品就萬事大吉的公司。事實上,智慧芽數據顯示,近三年蘋果所獲得的專利中,軟硬件并重。軟件廠商會關注的界面、交互、多媒體、運動健康、身份認證等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功能,蘋果會關注。硬件廠商會關注的觸控、便攜式設備、顯示屏、電池等相關部件,它也不會忽略。并且,從相關專利數量來看,兩者沒有明顯的偏重傾向。
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經常說一句話:“芯片、軟件兩者密不可分,沒有芯片的軟件是孤魂野鬼,沒有軟件的芯片是行尸走肉?!标P鍵是如何更好地將軟件和硬件結合在一起。蘋果的強大在于,它做到了這一點。
蒂姆·庫克曾表示,蘋果實際上并不是一家科技公司,雖然蘋果在科技領域擁有不少的專利,同時也自研了A系列處理器,但是蘋果的實質其實是一家消費者產品公司,蘋果的宗旨與目的都是為消費者服務的。
所以,它很清楚消費者要的是硬件和軟件配套的產品,而不是一臺摔不壞的iPhone。
5G的研發做得也許不夠早,但技術的積累卻不曾落下
當然,注重細節優化并不意味著蘋果不注重新技術研發。以當下最熱門的技術5G為例,據智慧芽數據,近三年蘋果在全球所獲得的專利中,關鍵詞包含5G和NR的數量逐年上升(注:該部分統計僅為部分關鍵詞檢索結果,為非完全數據)。如果結合總體數據走勢來看的話,這一趨勢尤為顯眼。
要知道專利從申請到公開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這個周期世界各地并不一致。深圳嘉德知識產權服務公司合伙人王敏生表示,按照我國專利法規定,專利申請到公布需要18個月。企業特別要求提前公開的,這個周期可以縮短到6個月。而美國2018年專利申請到公布的平均周期是16個月。
也就是說,我們如今所能搜集到的專利數據并不是全部數據,2018年和2019年很多專利還沒有公示。所以蘋果公司近三年專利數量逐年遞減并不能說明任何問題,但在近兩年數據不完全的情況下,5G相關技術仍然呈現出逐年上漲的態勢,足以說明蘋果公司今年布局5G技術的步伐正在越來越快。
我們通常稱技術進步為“迭代”,意思是說新技術是在舊技術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實現的。5G技術也是如此。我們看到蘋果公司近三年5G和NR相關的專利似乎近兩年才開始大規模出現,但LTE、毫米波等更基礎的專利(注:上圖統計僅為部分關鍵詞檢索結果,為非完全數據),蘋果公司早有布局。智慧芽數據顯示,近三年蘋果公司通信相關的專利總量更是達到了1198條,僅次于用戶界面。
關注新興市場,專利全球布局
從地域上看,美國和中國是蘋果近三年專利的主要申請地。蘋果在中國申請的專利甚至超過整個歐洲。僅中國大陸,蘋果近三年已經公開了1146件專利,而整個歐洲這一數據剛達到574項。要知道,從近幾年蘋果公司各區域凈銷售額來看,歐洲是除美國本土外的蘋果第二大銷售地,大中華區還在歐洲之后。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在近三年包括美國本土在內的大部分區域,蘋果公司申請專利占比逐年降低的情況下,印度、澳大利亞等地區顯著逐年攀升。這或許是蘋果對全球市場布局的有所變化的一個體現。
過去的一年,美國本土和除中日以外的亞太地區是蘋果銷售額唯二增長的地區。而處于亞太地區的印度無疑是蘋果最看重的地域之一。早在2017年,蘋果傳出要在印度建立iPhone SE生產線之時,面對媒體的采訪,印度信息部長就曾表示,蘋果有計劃將所有的生產線都搬遷到印度。雖然從近期曝出的消息看,這一計劃已經受挫,但由此足可見蘋果對印度市場的重視。
專利競爭時代,專利布局往往是市場布局的先鋒。由此看來,盡管受挫,蘋果向印度市場進軍的意圖并沒有受到影響。
寫在最后
蒂姆·庫克說:“創新其實不一定是改變,創新其實是要把某些東西做得更好?!边@是蘋果產品的理念,也是創新與專利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