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27日早間消息,中國領先的人工智能芯片設計商地平線機器人將以30億至40億美元的估值獲得最多10億美元B輪融資。
這家成立3年的公司獲得了英特爾的支持,它也是眾多著眼于為無人駕駛汽車、監控攝像頭和其他聯網智能設備開發人工智能芯片的中國企業之一。
地平線機器人由余凱創辦,他曾經在百度負責無人駕駛汽車項目,目前跟奧迪合作在無錫開發無人駕駛汽車。該公司的另外一款芯片可以運行面部識別算法,讓攝像頭能夠識別設備中存儲的最多5萬張人臉。
此次融資是中國新興人工智能芯片企業獲得的最大筆融資之一,此時也正值中國積極發展半導體行業之際。
中國對半導體進口的依賴度甚至超過了石油,因此正在投入大筆資金發展本土芯片行業。
但由于中芯國際生產的芯片仍然較臺積電和英特爾落后幾代,所以這批新興的芯片企業主要從事人工智能芯片的設計。
“關于屆時會有多少無人駕駛汽車,你可以有自己的觀點。”投資銀行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馬克·李(Mark Li)說,“但在我看來,這需要一段時間,但我們在此過程中會在汽車中增加越來越多的無人駕駛功能——除此之外,一些芯片還可以用在其他領域,例如人臉識別監控。”
地平線機器人高級業務開發經理Stone Li表示,參與該公司B輪融資的投資者包括一家國際芯片公司。
雖然投資者對中國人工智能的熱情有所降溫,但美元基金規模仍在擴大,一些創業公司依然可以獲得數十億美元融資。私募股權公司仍在籌建美元基金,最近的一只是香港的PAG籌建的60億美元基金,高瓴資本和KKR也都籌集了超過90億美元投資中國。
瑞士銀行估計,將人工智能從云端轉移到設備這個市場到2021年的規模將達到150億美元。地平線機器人和眼擎科技等中國公司相對于國際領頭羊的規模仍然很小,但他們卻可以獲得充裕的風險投資和強大的政府支持,因而有望促進其未來的增長。
地平線機器人現有的投資者包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和創新工場。
Marbridge Consulting董事總經理馬克·納特金(Mark Natkin)說:“他們正在取得進展,并且在汽車行業得到了一些重量級合作伙伴,跟奧迪合作開發無人駕駛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