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1日由教育部學位中心和科協青少年中心主辦的“華為杯”首屆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決賽即將在廈門開賽。本屆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由清華海峽研究院、廈門理工學院、清華校友總會半導體行業協會共同承辦。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是2018年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十大主題賽事之一。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自2013年舉辦以來,以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以提升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為目標,堅持“以研究生為主體,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行業企業參與為支撐”的運行模式,打造政產學研合作創新平臺,利用社會資源協同推動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促進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水平與服務支撐能力的全面提升。
本屆大賽的決賽將有來自全國48所高校的148支隊伍約600名集成電路領域優秀研究生和專業指導教師齊聚廈門。參賽隊伍將進行為期兩天的比賽。據首屆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評審組總負責人蓋偉新教授和大賽創辦人清華大學周祖成教授介紹,創“芯”大賽決賽包括三個環節:現場設計、答辯、競演。
一、現場設計。現場設計內括集成電路基礎知識、編程和設計能力展示三部分內容,成績占比分別為3:3:4。
現場設計環節總共為6小時,除考查集成電路基礎花30分鐘,現場編程和設計能力的展亦時間為5個半小時。參賽隊的每位成員須獨立完成基礎知識部份問答,取其隊的各個隊員得分的平均分作為參賽隊的基礎題成績。
編程題:考查研究生正確地將自然語言描述編寫成機器語言的編譯和測試的能力,包括Coding、Debug、Simulation和Test bench等內容,按參賽隊集體完成編程并形成設計報告,報告中包含但不限于比賽的設計思路、關鍵程序、結果數據和圖表。
設計題:包含數字、射頻、模擬、混合信號和MEMS等不同類型題目,參賽隊任選其一并集體完成。參賽隊伍完成程序設計并形成設計報告,報告中包含但不限于比賽的設計思路、關鍵程序、數據和圖表。
晉級規則:現場設計環節綜合成績排名前40名的參賽隊伍晉級答辯環節。
二、答辯環節。現場設計環節綜合成績前40名的隊伍參加答辯環節。答辯內容為參賽作品的現場演講,并回答評委的提問。每組評委由三個老師和一個企業代表組成,企業代表可以發表意見但不參與打分。主要評審參賽作品的選題創意度、技術創新性和實用價值,以及參賽隊的整體素質和團體協作能力。每支參賽隊伍可按答辯初賽提交作品準備答辯PPT。參賽隊答辯時間為11分鐘,其中演講時間為6分鐘,回答問題5分鐘。
晉級規則:將現場設計成績與答辯成績按照7:3的比例進行加權,得到每個參賽隊的最終成績。選取前13個隊伍參加競演環節。同時為避免利益沖突,有該校老師所在的答辯評審組不能有該校的參賽隊伍。評審組的分組按照設計題分類的原則,選同一類別設計題的隊分在同一答辯組。
三、競演環節。晉級競演的13支參賽隊演講時間為6分鐘,評委提問2分鐘,由大賽評委(權重8)和現場觀眾(權重2)打分,按照8:2的權重算出13支參賽隊伍的得分,從而確認最終名次。特等獎不超過三名,沒有特別之處,也可以不評特等獎。
在此,預祝首屆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取得圓滿成功,也預祝各參賽隊伍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