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臺積電遭受病毒攻擊的消息引發了全球關注,臺積電12英寸晶圓廠、Feb15廠、Feb14廠以及營運總部全面癱瘓,據悉,此病毒疑似為“想哭(Wanna Crypt)”病毒。
Wanna Crypt勒索病毒
最早期出現的勒索病毒是在1989年,Joseph Popp編寫的一款名為"AIDS Trojan"(艾滋病特洛伊木馬)的惡意軟件,主要是利用惡意代碼干擾中毒者的正常使用,只有交錢才能恢復正常。
Wanna Crypt勒索病毒和最早期的勒索病毒一樣,都采用加密文件、收費解密的形式,通過郵件、網頁或者手機侵入,將電腦上的文件加密,中毒者只能按照要求支付等額價值300美元的比特幣才可以解密,7天內不支付,電腦中的數據信息就會永遠無法恢復。
而Wanna Crypt勒索病毒加密文件使用的是2048位密鑰長度的RSA非對稱加密算法對內容進行加密處理。原理是通過隨機生成的AES密鑰、使用AES-128-CBC方法對文件進行加密,然后將對應的AES密鑰通過RSA-2048加密,再將RSA加密后的密鑰和AES加密過的文件寫入到最終的.WNCRY文件里。通俗的說就是有一把鎖加密碼加指紋,把你文件上鎖,但是只有黑客可以解開,你根本沒辦法強行破解。
我們都知道臺積電的資安系統嚴密,在廠區內電腦都沒有配備USB插孔,而且各個資料存取都有限制權限,在這么嚴密的資安系統,臺積電都被病毒侵襲,可見此病毒的實力。
據悉Wanna Crypt勒索病毒是從美國國家安全局網絡武器庫中盜取的黑客工具“永恒之藍”。該病毒會掃描IP并檢查Port 445是否有被開啟,并判斷入侵系統是否存在漏洞,來嘗試攻擊使用者的電腦,這次臺積電遭遇病毒入侵,就是因為Windows7系統漏洞,病毒借由被稱為天車的日系搬送設備系統在Windows7系統未更新,或未關閉445端口(Port 445)的漏洞,入侵臺積電生產設備,遭到入侵的設備都無一例外的電腦藍屏,被鎖各類文檔、數據庫。
北中南三大Fab廠均失守
臺積電受到病毒沖擊的廠區包含三個重要生產基地,分別為新竹科學園區的Fab 12廠區、臺中科學園區的Fab 15廠區以及臺南科學園區的Fab 14廠區。
其中Fab 12廠區是臺積電集團的研發總部,也生產制造利基型產品,也叫做12寸晶圓廠。
Fab 15廠區主要為28nm(納米)和7nm(納米)工藝生產基地,而臺積電的 7 納米工藝技術在第三季處于正要起飛階段。在 7 納米工藝上,臺積電目前掌握包含高速計算(HPC)、移動通信、GPU等大客戶,包括蘋果、高通、海思、AMD、Nvidia等,以及加密貨幣客戶如比特大陸、嘉南耘智、日本互聯網大廠也是挖礦芯片供應商的 GMO 等。根據內部估計, 7 納米對于臺積電的營收貢獻在第三季上升10個百分比,第四季將達到20個百分比之多。
Fab 14廠區為16 納米工藝的主要生產基地。由于今年部分客戶從 28 納米轉進 16 納米工藝,導致 28 納米的產能利用率降低,而16納米訂單和產能都很滿。另外,臺積電已經宣布未來研發的 5 納米和 3 納米工藝技術都將座落于此廠區。
目前臺積電的臺中科學園區(中科)Fab15廠主要是28nm(納米)和7nm(納米)工藝生產基地。其中7nm客戶主要包括蘋果、高通、海思、超威(AMD)、英偉達等。值得注意的是,對臺積電營收貢獻明顯的加密貨幣客戶如比特大陸、嘉南耘智、GMO等也正在采用7nm工藝。
8月至9月是每年備貨的旺季,臺積電的此次病毒門對生產基地的影響讓人尤為堪憂。
蘋果首當其沖被牽連
眾所周知,蘋果,高通、博通、英偉達、華為等多家公司都依賴臺積電的芯片代工生產。由此可見,在當前的國際分工模式下,晶圓代工廠的一點風吹草動都將對行業帶來很大影響。華為官方曾表示,今年秋季發布的最新的芯片,將采用7nm制程工藝,而臺積電的病毒門可能使最新芯片發布受影響。
病毒門事件,影響最大的當屬蘋果。早前,臺積電憑借技術領先優勢擠掉三星,成為了蘋果新一代A12處理器的獨家供貨商,從今年5月起,臺積電已經開始量產7nm制程芯片,并不斷提高產能,為蘋果秋季的新品發布做準備。如今蘋果公司今重磅新品發布會在即,能否如期出貨也是一大考驗。
蘋果不僅計劃在今年秋季推出三款新iPhone,還將為Apple Watch、iPad、Air Pods,以及整條Mac產品線(甚至包括Macmini)帶來更新。而蘋果核心供應商臺積電(TSMC)在此關鍵時刻遭“計算機病毒”攻擊,使得一些制造工具已被感染癱瘓導致停產并被迫關閉了幾家工廠,讓人不得不憂心。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具體細節,但業內人士分析,本次事件將很大可能的會導致今年 iPhone 處理器芯片很難正常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