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星光夜:勇往前人未至之境,江湖上也必有他的傳說。
熠熠NI星光夜,Engineering Impact Awards頒獎典禮亮徹NIWEEK 2017,作為NI工程影響力的年終大獎,Engineering Impact Awards匯聚了全球的最強大腦,他們基于NI軟硬件創建了最具影響力和技術挑戰性的應用工程,在NIWEEK上秀出年度頂級應用。
Engineering Impact Awards現場星光璀璨
1. 浙大赤兔:
浙大赤兔項目以“勇往前人未至之境”的氣勢榮獲NI Global Student Design Showcase Winner,拿下全球學生設計評選最具含金量的Top 1桂冠,獻禮浙大120周年校慶!
讓Winner獎杯獻禮浙大120周年校慶
5月21日,是浙江大學120周年的校慶日,浙江大學朱秋國教授和熊蓉教授率領他們的團隊在兩天后拿下這座在全球學生設計評選中最具含金量的桂冠,是對浙大最深沉的敬意,也以榮譽和驕傲融入創新,帶給這個世界不一樣的驚喜。
左右滑動感受浙大赤兔項目獲獎時的喜悅瞬間
基于NI CompactRIO-9033,NI 9201硬件平臺以及LabVIEW軟件平臺的加持,浙江大學與南江機器人聯合研發的四足機器人——“赤兔”身具鋼鐵之軀,靈活四腿,能跑能跳能越障,對于各種復雜地形有著高度的適應能力,是中國目前唯一能夠實現奔跑和跳躍的四足機器人,被寄予厚望將在未來服務人類生產和生活。
不同于當前只適用于路面平坦環境的輪式運輸機器人,取名于《后漢書呂布傳》,“號曰赤兔,馳城飛塹”的“赤兔”機器人可以:
一條腿一條腿地邁,穩穩地爬上一段高度7厘米、寬度25厘米的樓梯;
“赤兔”還可以更快,當它小跑時,它改為前后對角的兩條腿一起動,粗略估算速度能提到6公里/小時;
“赤兔”能高速跳躍,或者飛奔起來,速度能達到約8公里/小時。
正如開篇所述,勇于去往前人為至之境,江湖上也必有他的傳說。相信,工程領域這片“創新江湖”中浙大赤兔項目也已成為傳說。
2. 長光衛星
聚焦航空航天與國防(Aerospace and Defense)領域,中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榮獲NI Category Winners,“百星發射”任務迫在眉睫,榮譽只是下一個開始。
長光衛星獲獎時的精彩瞬間
遙記得小編分享過長光衛星的案例: “吉林一號”組星作為開創了中國商業衛星應用先河的創新工程,為長光衛星爭得了無數個第一:
中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商用高分辨率遙感衛星;
中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星載一體化”商用衛星;
中國第一顆自主研發的米級高清動態視頻衛星;
也是中國第一次以靈巧方式在軌成功成像,國產CMOS第一次在軌技術驗證。
但對于長光衛星來說,“吉林一號”組星僅是它的開始。長光衛星計劃在2020前完成在軌運行60顆衛星,并在2030年實現138顆衛星的發射任務,“百星發射”任務迫在眉睫。
點擊閱讀長光衛星案例的更多震撼細節:節約成本+縮短研發周期,衛星產業化的挑戰可以這么破!
所以,此次榮獲NI Category Winners只是一個開始,是鼓舞軍心,再振士氣的開始,基于NI矢量信號收發儀以及包含FPGA的兩塊板卡,結合NI VeriStand和Mitlab Matlab系統給力無縫對接,NI基于平臺化的軟硬件設備不僅為長光衛星節約了測試成本,更為其縮短了研發周期,正如NI一直強調,time to market的減少是NI始終致力于為客戶提供的核心價值。
3. 國立臺灣大學
使用LabVIEW和CompactRIO開發腿輪混合式移動機器人,國立臺灣大學的仿生機器人實驗室(BioRoLa)團隊同樣榮獲NI Global Student Design Showcase,創新機器人領域,和浙大“赤兔”項目形成異曲同工之妙。
通過長期的調研和分析,來自國立臺灣大學的仿生機器人實驗室(BioRoLa)團隊認為腿部和車輪這兩種方法在地面運動平臺上被廣泛采用。由此,他們致力于設計一個腿輪混合式機器人,再結合了車輪和腿部的移動性后,在平坦和惡劣環境下都能為室內室外行走提供一個移動平臺。
國立臺灣大學獲獎項目:腿輪腿輪混合式移動機器人
采用NI CompactRIO嵌入式控制系統作為機器人控制器,通過三個運行LabVIEW 的計算核心(PC,實時系統和FPGA)負責不同的任務,BioRoLa團隊完美設計了擁有優雅軟件構造的復雜機電一體化系統——腿輪混合式移動機器人。(想要查看國立臺灣大學腿輪混合式移動機器人的完整案例,請復制鏈接至網頁版:http://sine.ni.com/cs/app/doc/p/id/cs-14123#)
“對于移動機器人的開發來說,其大小,重量及性能都非常重要,因此堅固的模塊化CompactRIO系統非常適合用于開發。 LabVIEW和NI硬件之間定義良好的兼容性顯著地減少了開發者執行系統集成的時間和精力。”——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的老師曾對NI靈活而兼容,基于平臺化的軟硬件給予高度評價。
Engineering Impact Awards
熠熠NIWEEK 2017星光夜
更多“最強大腦”入選Engineering Impact Awards
最強大腦的展示不止上述3個項目,熠熠NIWEEK星光夜,勇往前人未至之境(Go Where No Man Has Gone Before)的氣勢和魄力一直是科技創新的首要條件,Engineering Impact Awards給予的榮譽更多是給這種本來就振奮人心的精神添加熠熠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