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已經逐漸回歸制造業的平均利潤水準,即使在曾飛速增長的中國,在市場粗放需求減弱和各種政策的影響下,車企將會面臨巨大的利潤壓力。如今再也不是那個能夠躺著賺錢的時代,車企必須要找到新的增長點。
在過去幾年里,雖然汽車的銷量增長趨于平緩,但也正因如此,許多新的技術與新的趨勢不斷出現,有幾大趨勢在這幾年里正逐漸明朗:汽車電動化、汽車共享、車聯網、自動駕駛。
▎汽車電動化
汽車技術發展的趨勢和越來越嚴格的油耗排放法規,決定了電動化已是汽車不可逆轉的潮流。而且,汽車電動化不僅僅在于其自身能源結構的改變,同時只有在汽車電動化之后,車聯網及自動駕駛才有了實現的可能,也就更有可能對現有汽車產業、市場格局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汽車產業在中國大約占10%的GDP,在發達國家這一數字會更高,大約占15%-20%,這意味著汽車產業是一個空間巨大,同時進入壁壘很高的產業。傳統汽車領域,跨國車企在發動機、變速箱的研發費用大約是20億美元的量級,所以如果沒有巨大銷量的分攤,傳統車企無法生存。
然而當汽車電動化之后,事情似乎變得有些不一樣。電動汽車相對簡單的結構及核心技術壁壘的降低,決定了做電動汽車的盈虧平衡點會大大降低,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創業者看到了這個機會。
電動汽車中電池大約占到整車成本的1/4-1/3,電池成本的下降是電動汽車價格下降的關鍵。隨著規模效應的體現及技術的進步,現有的對于電動車價格高昂、續航里程短的焦慮在可預見時間內都可以得到解決。而在各大車企巨額投入研發的情況下,電動汽車未來具備普及性。而電動汽車能夠真正走入市場,很關鍵的一點在于主動貼近消費者需求,而非一廂情愿地想要改變消費習慣。
▎汽車共享
汽車共享其實又很多種形式,現有的拼車、分時租賃、專車、順風車等等都屬于汽車共享的范疇。有人說汽車共享會減少汽車保有量,然而這個問題不能這么簡單地一刀切。即使是在成熟市場,人口總量基本恒定,出行距離也相對固定,如果通過汽車共享能夠提高一倍的使用率,那么理論上說汽車保有量會減少一半。但是如果考慮到汽車的報廢周期也會因此而縮短一倍,那么長期來看汽車的需求并沒有因此而減少。
因此,大車企對于汽車共享發展的考慮并不會建立在銷量的減少上。相反,因為共享汽車的運營企業產生集團購買,也會進一步強化主流品牌,削弱二流品牌的影響,從而讓寡頭效應更加明顯。
而汽車共享更大的影響在于對消費者習慣的改變。當未來真正能做到出門隨時隨地共享用車,那么汽車的利用率會有提升,個人用車的頻率也會提升。另一方面,在短途用車需求占據相當部分時,共享用車會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而當單程距離長到一定程度時,自駕仍然是最為劃算的。國外有研究稱,汽車共享對汽車利用率提升的空間大約在30%左右,這事實上會同時影響到未來城市的公共交通規劃,更加會有越來越多的新型商業模式加入。
如果汽車共享真的普及開來,那么消費者對汽車的感受也會提升到另一個層次,不會像現在這樣將車當作一件奢侈品,相應的經濟負擔也會更小。這樣的背景下,汽車的品牌分化會進一步加劇,這個趨勢其實可以類比我們今天的智能手機。
▎車聯網
車聯網并不是今天才火起來的,在很多年前這個概念就已經被提起。而因為近年來物聯網軟硬件技術的飛速發展,讓車聯網再次出現在前臺。
車聯網的核心在于大數據,尤其是對于大數據的分析和挖掘。“大數據”三個字雖然近年來有被提濫的趨勢,但事實上能夠真正用好大數據,或者用更通俗的話講叫做“自學習”,仍然十分鮮見。
汽車行業還是一個相對保守的領域,各個車企都有自己的產業鏈和供應商,相互之間也有著比較強的技術和供應屏障。因此不管是收集記錄相關大數據,還是對相關大數據進行有效分析,都只能是各個車企的自主行為,還沒有滲透到整個行業。而至少到目前,對于很多實力還沒有到達一定層次的車企,大數據分析仍然不是一件特別必需的任務。
一旦能夠做好對數據的分析,車聯網的意義很大部分將體現在車輛故障診斷、預警、駕駛行為的預測及廣告精確投放上。這對于提升車輛安全、降低車企召回及宣傳成本、提升客戶忠誠度都有積極的影響。
然而,車聯網的發展與完善對于現有的車輛銷售、維修保養、保險行業的影響將會很大。但同時,也會有更多掌握大數據分析的公司,利用自身的數據優勢介入到這一領域,這甚至可能將顛覆整個汽車后市場的現有格局。
電動化,汽車共享,車聯網,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會是這樣嗎?
▎自動駕駛
理想情況下,在實現全自動駕駛后,將不再會發生交通事故,但這顯然還是相對遙遠的過程,短期之內實現的可能性很小。在實現全方位的自動駕駛之前,配備有多種主動安全技術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將會被越來越多的車企采用,也會逐步下放到更加便宜的汽車中。
自動駕駛目前面臨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技術問題和倫理問題。技術層面上,能夠真正適應實際路況的自動駕駛技術仍然在摸索中。如果只是在封閉的道路環境下,不用說現在,十年前的技術都可以滿足駕駛的需求。然而一旦到了開放的道路環境中,各種復雜的路況、外界的干擾、不可預知的人為因素都會對自動駕駛系統的判斷產生干擾。更不必說,自動駕駛是否能夠模擬人工駕駛時對于加速、制動踏板的掌控,不會出現非常突兀的駕駛體驗等。
而這正是特斯拉高明的地方。特斯拉在每一輛賣出的車上都“附贈”了一套自動駕駛系統,這相當于全世界特斯拉車主都在給特斯拉進行免費測試,特斯拉從中不斷收集數據,對系統進行升級。而與眾多搞自動駕駛測試的汽車相比,特斯拉的數據最珍貴就在于它的真實性。當你在路上看到一輛頂著各種探頭在做自動駕駛測試的車輛時,第一反應是什么?絕大部分人都是唯恐避之不及吧。那么這樣獲得的自動駕駛數據意義究竟有多大呢?
倫理上的問題同樣有很多,自動駕駛汽車事故責任的判定就是一個大問題。此外,自動駕駛汽車存在程序被入侵的隱患,那么這時候就會存在遙控車輛進行蓄意傷害、綁架,甚至可能以此發動恐怖襲擊等可怕的事件。不論是在法律上還是道德上,自動駕駛都將面臨巨大的阻礙。然而,自動駕駛終將是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
▎未來趨勢帶來行業格局的變革
未來,汽車電動化、汽車共享、車聯網、自動駕駛汽車四大發展趨勢將會產生互相影響,繼而影響汽車產業的發展速度。目前來看,軟件公司、互聯網公司等介入汽車行業的趨勢明顯。因為在新形勢下,做軟件、解決方案的技術研發有可能會獲得最大的收益。這對傳統汽車企業是一個挑戰,它們會深入考慮是否繼續將所有生產研發環節都自己承包。或許這也是汽車行業利潤重新解構的又一次契機,然而在短期的百花齊放之后,長期來看汽車行業最終仍會趨于整合。
原標題:未來汽車,會有哪些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