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傳出,南韓DRAM大廠三星18納米制程生產的8Gb DRAM模組出現瑕疵決定回收,讓PC DRAM缺貨更為嚴重,因占比高達二成,業者預料第2季將再掀漲勢,且漲幅將超乎預期。
三星出包讓同業的美光和SK海力士成為最大受惠廠商,美光股價上周五股價大漲,寫下兩年來新高,終場收25.57美元,大漲3.52%。法人預期同族群的南亞科、華邦電及存儲模組威剛、創見等,將再成為資金追逐標的。
引致藍屏,三星回收DRAM
根據報道,三星近期已陸續召回部分18納米制程存儲模組,因這批18納米制程的PC DRAM,在裝機測試后發現系統出錯,出現藍色螢幕當機,讓三星不得不主動召回相關的存儲模組。
這也是三星繼Note 7電池出包與高層行賄被起訴后,再次衰事上身。
據了解,三星的8Gb標準型DRAM,可用來生產4GB和8GB DRAM模組,且供應一線PC廠,供貨廠商包括惠普、聯想、華碩及戴爾等品牌大廠,估計回收總數超過10萬組,預料沖擊可能會再擴大。根據相關廠商表示,初期原廠僅告知部分制程發生問題,導致這批18nm 存儲模組有產品不良的現象,不過事隔二周在代工廠中又有相同情形,安裝的同樣是18nm 的存儲,因此不太可能為單純生產過程中偶發事件。
業內人士也分析,由于先前PC DRAM 的成本壓力下,三星積極把PC 存儲轉進至18 納米制程,如此一來生產成本的競爭優勢才能拉大,方能維持獲利,后來又逢存儲價格上漲與缺貨,讓三星不得不加快腳步供貨,因此極有可能在這個時程壓縮,操之過急下,讓整個產品產生設計上的瑕疵,造成此一狀況。
由于18 納米制程的產品占三星半導體的20% 產值,此次產品出問題的層面如再繼續擴大,對近來受Galaxy Note 7 手機業務影響的三星可能蒙受更大損失,也讓外界對其產品可靠度再次失去信心,這也是此次三星為何迅速秘密召回的主因。
存儲業者估算,18納米制程三星居業界之冠,占三星產能高達20%,若產品瑕疵再擴大,不僅影響三星獲利,更讓近期DRAM缺貨更為嚴重。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三星均未對此回應。
DRAM的營收排名
加劇DRAM的供不應求
存儲業者表示,三星目前全球DRAM市占近50%,因近期早已將大部分產能移往需求更迫切、市場快速成長的儲存型快閃存儲(NAND Flash),雖然兩項產品產能可以互換,但此次發生是制程的瑕疵,恐非將NAND Flash轉回生產DRAM就能輕易解決,何況第2季起,包括蘋果及三星自家手機都包走三星多數NAND Flash,三星也無法將產能轉回增產DRAM。
稍早集邦公布首季PC DRAM合約價漲幅逾三成,在淡季寫下歷史最大漲幅,如今全球最大供應商三星DRAM制程出包,DRAM漲勢恐難停歇;市場排名第二和第三的SK海力士及美光,可望乘機搶攻市占。
DRAM市場已邁入多元化發展
回顧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的歷史,市場經常在供過于求與供不應求之間擺蕩。
當市場供不應求之際,DRAM供應商會積極擴廠,大幅增加產能,當新產能加入生產后,市場會陷入供過于求的狀況,DRAM價格快速下跌,DRAM產業的產值不增反減。
在歷經多次市場的振蕩后,DRAM產業的產值在1995年創下當時的歷史新高,高達435億美元。隔年DRAM市場大崩盤,DRAM的平均售價大幅下跌,導致1996年DRAM產業的產值崩跌至260億美元。
從1995年之后,DRAM產業的產值在低檔徘徊,介于100-300億美元之間,DRAM產業陷入不景氣的時間多,景氣的時間少,不少廠家在此期間退出市場。
德國的奇夢達(Qimonda)、日本的爾必達(Elpida)及中國臺灣地區的茂德等皆退出DRAM市場,韓國的三星電子、SK海力士(SK Hynix)以及美國的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成為DRAM市場碩果僅存的三巨頭,DRAM市場也漸趨于穩定。
2014年DRAM產業產值突破465億美元,創下DRAM產業產值的歷史新高,DRAM產業市場邁入新境界。400億美元可能成為DRAM年產值的基本數值,DRAM年產值應不會跌落在400億美元之下。
2015年全球DRAM產值達455億美元,雖然較2014年衰退,但仍在400億美元之上,2016年DRAM產值再次下滑,跌到410億美元。今年DRAM產值將大幅反彈,預估可達48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與20多年前比較,DRAM產業有翻天覆地的變化。1995年DRAM產業剛邁入8寸晶圓世代,最先進的制程為0.25微米。目前DRAM采用12寸晶圓廠,最先進的制程為18納米,晶圓廠設備的投資規模是20年前的十多倍,DRAM的產值若沒有提升,DRAM產業的生態很難健康地發展。
從DRAM產品的容量來看,1995年DRAM產品最高的容量為16Mb,目前DRAM產品最高容量為48Gb是1995年的3000倍,DRAM產業科技在這20多年間的進步令人佩服。
從產業生態來看,1995年時DRAM廠商群雄并起,韓、臺、美、日及德國皆有DRAM生產商,中國臺灣的德碁、世界先進、力晶及南亞科技剛加入DRAM生產行列,市場競爭激烈。
經過20多年的競爭、淘汰及整并后,目前DRAM產業僅余韓國的三星電子、SK海力士以及美國的美光科技三大DRAM生產集團,競爭態勢較緩和。
從應用面來看,1995年DRAM市場主要的應用是個人電腦市場,個人電腦占整體DRAM市場的9成左右,DRAM市場的榮枯系于個人電腦市場的興衰。
目前DRAM的應用市場多元化,移動通訊設備、服務器等皆成為DRAM的主要應用市場,DRAM市場的穩定性大增。
經過20多年,DRAM市場已進入新的境界,市場邁入多元穩定發展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