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業在近期大規模整并趨勢下,備受全球產業界重視。業界也在積極尋找智能型手機發動革命引領電子業10年后,下一個階段的明星商品在哪里,IC通路業者認為,事實上,未來的關鍵并非是有哪一樣單一的產品,重點是在整體的產業發展趨勢。目前近期來看,比較清晰的方向就是汽車電子如導入Smart-Driving的各種功能,另外就是萬物連結的物聯網(IoT)概念。
盡管全球半導體成長低于5%,但相關業者也認為半導體產值非常大,即便是5%也不能算是不好的成長,主因系半導體實在是非常大的產業,從供給跟需求來看,需求單位wafer確實增加。另一方面,單價更是關鍵,如果單價下滑就會對產業不利,但今年從需求面來看,不管是IoT、Smart-Driving、Robot等等,有很多新的應用,并沒有看到需求往下掉。
而半導體產業的持續重組,跟該產業的日漸成熟有關。熟悉半導體通路業者指出,目前看起來都是往好的方向走,龍頭大廠在購并后,進一步分割旗下部門而各自聚焦在專門領域,龍頭大廠其實是在追求營業利益率、毛利的提升,而非追求殺價,這些都代表半導體產業的正面發展。
分別從汽車電子、IoT等領域來觀察半導體相關用應用,未來汽車產業基本上是日后半導體最大驅動力之一,1年有8,000萬輛汽車出貨量,1臺汽車可增加的半導體數量非常多。臺系IC通路業者高層認為,僅以目前每臺汽車所使用的照相機,就比以前多,即便不談電動車,每臺汽車增加半導體含量都已經大幅增長。
現在最大的車廠主要是歐洲、美國、韓國、日本等,但要注意的是,龍頭車廠是最終端,大多數旗下的二、三線供應鏈掌握在歐美業者手中,但近期亞洲公司逐漸取代,包括一部分臺廠,大陸則非常積極,在供應鏈部分會逐漸占有一席之地。目前臺系業者已經能夠切入這個供應鏈當中,未來潛力很好,但考量到汽車電子需要高安全性與穩定度,需要時間醞釀。
相關半導體業者認為,云端、IoT概念等等對半導體業者來說,是產品演進趨勢,會驅動應用。所謂的“物聯網”不是一個產品而是產業趨勢,驅動所有東西連結在一起,已經逐漸在發酵,對產業貢獻是可以讓產品翻新。IoT領域涵蓋范圍非常寬,包括所有智能城市都是。目前來看,市場上有兩個力道驅動力最強,包括IoT跟汽車自動駕駛(smart driving),云端領域的長期需求則是一定增加,大多集中在server。
不過,熟悉半導體設備業者表示,盡管市場上看好汽車電子、IoT等領域,但以近期訂單能見度與實際業績表現來看,智能型手機還是2017年的最主要產品。事實上,不管是晶圓制造、封裝測試、設備、通路等業者,仍對于手機產品的實質影響力給予肯定,也不認為有悲觀的理由。以2016年為例,雖然上半年市場上看淡半導體產業成長,但下半年隨著iPhone7推出并熱銷,大陸品牌Oppo、Vivo強勢崛起,兩大手機陣營iOS、Android仍是引領全球電子產業發展,相較于IoT的概念方向正確但虛無飄渺,以及汽車電子需要長時間驗證,智能型手機在電子業界持牛耳的地位,恐怕還需要一個大規模的變革。
相關業者認為,事實上,手機產品雖然常受到沒有具體創新的說法挑戰,盡管是AR/VR、人工智能等等,市場上雖然不敢說是多么創新的應用,但如5G等新世代電信網路的推動,最有感覺的就是下載影音速度變快,只要使用者有感受到一些細部的改變,對于推動智能型手機的變革,仍是有所幫助,也還是能夠推動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營運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