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掉鬧鐘,從衣柜挑出一件衣服,從冰箱拿出一瓶啤酒,這樣的事情日復一日地發生著。在這每件事情中,我們都以為自己是自由行為者(agent),能夠有意識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身體。但是這些日常經驗真正的根源是什么?看看科學怎么解釋。
近20年前,心理學家丹·韋格納(Dan Wegner)和塔利亞·惠特利(Thalia Wheatley)發表了一篇經典的文章,并提出了革命性的觀點:自由支配自身行為的體驗,只不過是通過事后歸因得出了“思想產生行動”的錯誤結論罷了。就感知本身而言,它與行為的產生并沒有任何因果關系。這樣,我們有時會以為自己做出了一個選擇,而事實上卻沒有,又或者是事實上我們做出了一個選擇,而我們以為自己做出的是另外一個選擇。
但這樣就有了一個疑問。根據韋格納和惠特利提出的理論,我們觀察到自己(無意識地)執行某個動作,比如從商店挑選一盒麥片,然后才會推斷出這個動作是有意為之。如果這是事件發生的真實順序,那么我們是如何被蒙騙的,以至于相信我們在觀察到行為結果之前有意地做出了選擇?這種解釋我們的“自我支配”感的理論似乎需要超自然的時光倒轉因果關系,因為如果這么說的話,我們有意識的體驗不僅是行為的產物,也是行為的表面原因。
在剛剛發表于《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的一項研究中,保羅·布盧姆(Paul Bloom)和我一起探究了這個謎題,找出了一個激進但并不魔幻的解釋:可能在我們體驗到自己做出決策的時刻,大腦正在重寫記憶,新的記憶愚弄了我們,讓我們以為這個選擇是自己先前做出的,而事實上這個選擇是在其結果被下意識地感知到之后才完成的。
盡管我們尚未完全理解大腦重寫記憶的確切方式,但有人記載了一些類似的現象。例如,我們在看到一個點到達目的地之前就看到了這個點的似動現象。又如,挪動胳膊的時候,我們在感知到真實的觸碰之前就有了虛幻的觸感。人們通常把這類“后見性的”幻覺解釋為外界信息從產生到被人有意識地察覺,這之間有時間延遲。因為意識相對現實稍有滯后,所以意識能夠“預見”尚未被感知但已經編入潛意識的未來事件,從而產生了一種未來會改變過去的幻覺。
在我們的研究中,實驗參與者會在計算機顯示屏上看到重復出現的五個白色圓圈,圓圈的位置是隨機的。然后讓他們在其中一個變為紅色之前快速在腦中選出一個圓圈。如果一個圓圈變得太快,參與者覺得自己來不及抉擇,那么他們可以表示沒時間做出選擇。否則,他們就要說明自己選到了紅色圓圈(在變紅之前)還是選出了沒有變紅的圓圈。我們研究了在人們認為有足夠時間做出選擇的情況下,他們成功選中紅色圓圈的可能性有多大。
參與者并不知道,在實驗的每次測試中,變紅的圓圈都是通過計算機腳本程序完全隨機選擇的。因此,如果參與者確實像他們聲稱的一樣,是在圓圈變紅前做出選擇的,那么他們應該只有1/5的概率選中紅色圓圈。然而從參與者報告的表現來看,選中紅色圓圈的概率遠遠偏離20%,在圓圈變紅特別快的情況下甚至超過了30%。這樣的反應模式表明,參與者的思想有時替換了意識中事件發生的次序,從而產生了自己先做出選擇,圓圈顏色后發生變化的幻覺。
更重要的是,當把圓圈變紅的時間延長到一定程度,讓潛意識再也無法欺騙意識,而且在有意識的選擇完成之前不再能察覺到顏色變化的時候,參與者報告的紅色圓圈選中率降到了20%左右。這個結果說明,參與者確實沒有在預測能力上向我們(或是他們自己)撒謊,也不是單純地想要報告他們是對的。
事實上,出現了這種幻覺的人,在實驗結束后被問到表現情況的時候,通常完全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表現高于隨機水平。此外,在另一項相關實驗中,我們發現正確選擇概率過高并非源自對選擇的困惑或是不確定:即使參與者對自己的選擇非常自信,他們做出正確“選擇”的概率還是高得不真實。
綜合這些發現來看,雖然跟直覺完全不符,但在自己如何做出選擇這件事情上,我們的確存在誤解。然而我們的思想為什么會以這種看似可笑的方式來愚弄我們呢?難道這種幻覺不會損害我們的精神生活和行為嗎?
也許不會。這種幻覺或許能夠簡單地解釋為大腦感知過程中的局限性。但這種局限性只會在實驗的短時間尺度測量中出問題,基本上不可能影響到我們真實世界的生活。
還有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我們的大腦是有意扭曲我們對選擇的感知的,這樣的扭曲對我們的認知機制而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功能(并不只是缺陷)。比方說,如果像韋格納和惠特利所述,關于選擇的體驗是一種歸因推斷,那么在意識中將選擇和行為的順序調換,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自己是能夠對外界產生影響的實體。更寬泛地講,這種幻覺讓我們相信自由意志,相應地,也相信激勵懲罰的效果。
然而,讓我們相信自己能夠比實際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無論這有沒有好處,可以明確的是,這種幻覺可以發展到很嚴重的地步。盡管經歷1/4秒的感知扭曲并不算什么大問題,但是時間更長的扭曲(精神分裂癥和躁郁癥等精神疾病的患者可能遭遇這種問題)會在很大程度上有害地歪曲人們基本的世界觀。患有這些疾病的人可能會開始相信他們能夠控制天氣或是擁有預知他人行為的神奇能力。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他們甚至會認為自己擁有上帝般的能力。
本項實驗中觀察到的后見性幻覺與日常生活和精神疾病有多大程度的關聯尚不明確。這種幻覺可能只適用于我們少數時候不假思索快速做出選擇時,也可能遍布在我們或小或大的所有決定中,控制著我們各方面的行為,但真相最有可能介于這兩個極端之間。無論事實是哪一種情況,包括我們的研究在內,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盡管我們堅信自己是能夠有意識地做出選擇的自由行為者,但這個信念有可能是完全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