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焦點新聞外的俄羅斯”網站8月11日文章,原題:克隆的崛起 對華武器出口給俄羅斯帶來一連串戰略利益。這不僅是一條快捷生財之道,俄通過對華出口武器抗衡美國在亞洲的軍力也產生戰略效果。北京對先進武器的需求確保了俄軍工業良好運轉,并迫使美國調用大量資源應對中國,這也減少了對俄的側翼壓力。
但俄對華武器出口也存在不利之處。中國人常購買數量有限的“樣品”,拆解并進行仿造。隨著中國軍工業水平的提高,莫斯科看到其國際市場份額受到威脅。中國如今已有能力侵蝕俄傳統出口市場。
但《俄羅斯外交政策:利益、向量與部門》一書作者尼古拉·格羅斯杰夫等人稱,“俄需要出售武器確保軍工就業,產生收入用于國防研發。而中國是最大的潛在市場。”這種政策沒什么錯。事實證明,蘇聯解體后,新出現的中國市場成了俄的生命線。安德魯·譚在《全球武器貿易手冊》中稱,1993年俄一半軍工企業破產倒閉。中國資金注入對俄軍工業生存和復蘇至關重要。上世紀90年代,俄軍工業一半銷售收入來自中國。因此,對華軍售對俄而言絕非自殺行為。如今,俄又面臨西方經濟制裁,并指望從中國獲得微電子和其他尖端技術。
對華出口武器總有一定風險,但對莫斯科來說還有關鍵優勢。譚說,俄通過軍售對中國產生的影響力,并不僅限于控制重要部件和硬件的供應。每年,解放軍都派出數百名軍官赴俄學習軍事科學及如何操作俄制武器。自然而然,一些解放軍學員會產生親俄看法,或相對西方而言,正面評價俄軍事轉型模式。這還可能促成曾在俄學習的解放軍指揮官的個人親近感。
武器貿易是21世紀俄中關系的基礎。中國在武器技術上仍落后西方至少20年,只有在俄協助下才能趕上。而俄也正得到中國支持,中國人如今能帶來資金、市場和舒適外交,是俄的關鍵伙伴。兩國互相需要。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