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消費電子產品、工業儀表等電子設備對信息處理速度要求的增高,在多CPU系統當中,往往有大量的數據需要交換。通常情況下,CPU之間進行數據交換的方式有3種:串行口數據交換、I/O口數據交換和共享存儲器數據交換。串行口數據交換方式是指利用CPU本身提供的串行口或在CPU芯片基礎上用軟硬件開發一個串行口實現雙CPU數據交換,該方式實現起來相對簡單,適用于兩個CPU數據交換信息量不是很大,且實時性要求不高的場合。I/O口數據交換方式是指在雙CPU之間增加緩沖器或鎖存器實現數據交換目的,但這種方式下的數據交換信息量受到很大限制,速度也不高,適用于交換信息量很小且實時性要求不高的場合。共享存儲器數據交換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兩個CPU中的一個CPU提供直接存儲器存取(DirectMemory Access,DMA)功能;另一種采用雙口RAM來實現。前者兩片CPU不能同時訪問共享存儲器,雖然數據交換信息量大,但設計復雜、編程難度大;后者可同時訪問共享存儲器,數據傳輸量大、傳輸速度快、接口電路簡單、軟件編程容易。鑒于此,本文采用雙口RAM IDT7134來實現高速并行通信,多處理機選擇8051系列STC89C54的8位單片機,共兩片,來實現雙機通信。
1 器件介紹
1.1 STC89C54單片機簡介
STC89C54RD+系列單片機是中國宏晶科技公司生產的8位的51單片機系列,具有低功耗,高速,抗靜電,抗干擾,ISP/IAP在系統可編程/在應用可編程,無需編程器/仿真器等等特點。STC89C54的在線編程電路如圖1所示。
STC89C54工作電壓是5 V。工作頻率可高達80 MHz。在本設計系統中選定晶振頻率為22.1184 MHz。Flash程序存儲器字節是16 K。RAM數據存儲器字節是1 280。EEPROM字節是16 K。有2個串口UART,8個中斷源,3個16位的定時器,比以前的51單片機多了4個I/O口。
STC89C54可以使用匯編語言進行設計,也可以使用Keil C語言設計,讀者可以根據需要靈活使用,本文使用的是Keil C語言,調試編譯成功后用STC_ISP.exe工具將生成的2進制代碼或16進制代碼下載到STC單片機中。
1.2 IDT7134雙口RAM
IDT7134是美國IDT公司生產的4 Kx8的4 K字節(4 Kx8位)存儲容量的高速靜態隨機存取雙口寄存器(DPSRAM)(COMS)。功耗較低:工作狀態下700 mW,待機狀態下1~5mW。雙口RAM的每一個端口具有獨立的I/O口線,地址和控制信號線,可以同時對存儲器的任何地址進行操作。原理框圖如圖2所示。
IDT7134時序與RAM的時序類似,當端口沒有被選中時,即是為高,無論其他端口如何配置,輸出一律為高阻態;當有CPU選中某一端口時,相應端口的
出現下降沿,無論
為高還是低,只要
為低時,CPU對該端口進行寫操作;而當
為低時且
為高時,CPU對該端口進行讀操作。真值表如表1所示。
IDT7134應用在那些不能容忍等待狀態的系統當中。IDT7134允許兩個端口同時訪問存儲器,但是當兩個端口同時訪問存儲器某個相同地址時,出現了沖突。這時用戶為了保持信號完整性,必須采取一些措施。筆者采取的措施是將雙口RAM分成2個區,第1個區是CPU1寫,CPU2讀,第2個區是CPU2寫,CPU1讀。兩個區的數據各用兩個地址空間存放標志。第一個地址空間用于告知對方此塊數據是新送來的或者是已經被取走。這樣兩邊傳送數據時既不會發生同一批數據被處理兩次的現象,也不會發生舊數據還未取走即被新一批數據覆盞掉的結果。第二個地址空間用于告訴對方目前該地址是使用還是沒使用,以便對方做出相應的裁決,避免爭用。這樣做也有利于本端口使用前先查詢再操作,避免爭用,等待,提高了效率。
2 硬件電路設計
基于雙口RAM的雙CPU快速并行通信硬件電路設計框圖如圖3所示。圖中左右2個CPU即CPU1(左),CPU2(右)采取在線可編程的方式從PC機得到它的程序。由于IDT7134共有4K地址,需要12根地址線查找相應的地址,用74HC373進行了P0地址的低位鎖存,用P2口直接輸出高位地址。CPU1把采集到的信息通過IDT7134傳給CPU2做相關的處理,CPU2把自己采集、處理的信息通過IDT7134傳給CPU1。
在硬件電路設計當中,尤其是在IDT7134和CPU的連接當中,特別要注意幾根控制線的連接。根據STC89C54的原理和IDT7134的原理再結合經驗,STC89C54的寫控制P3.6接到IDT7134的寫允許端口。STC89C54的讀控制P3.7接到IDT7134的輸出允許
端口,STC89C54的P2.7接到IDT7134的片選
端口。另外要注意STC89C54的ALE端要接74HC373的鎖存使能G端口。STC89C54的EA端口要接高電平。圖4給出了STC89C 54與IDT7134的部分連接圖。
3 軟件設計
定義2個IDT7134的存儲區:unsignedcharxdata*xRAM1=0x0000和unsigned char xdata*xRAM2=0x0800,既是把IDT7134的4096個地址平分,分別作為CPU1存儲,CPU2讀取的存儲專區1;后者作為CPU2存取,CPU1讀取的專區2。在每一個專區,只允許專有的動作,其他的操作視作非法操作。
接下來第二步是設定標志位。對CPU1,CPU2的操作分別設定3個相應的標志位:CPU1有cpu1_updata_flag(為0時表示存儲專區1未更新,不必讀取;為1時表示存儲專區1已更新,可以讀取);cpu1_writing_flag(為0時表示未對該存儲專區1寫入操作,可以在數據有更新的情況下對該數據區進行讀?。粸?時表示正對該數據區進行寫操作,禁止讀取);cpu1_reading_flag(為0時表示未對存儲專區2進行讀操作,如果存儲專區2的數據未更新,則CPU2可以對其進行寫入操作)。同理,CPU2也有相應的3個標志:cpu2_updata_flag,cpu2_writing_flag,cpu2_ rading_flag,并具有類似的含義。
系統上電后,先自檢,一切正常后,復位。復位后,所有的標志位置為0,然后進行相應的數據傳輸。CPU1和CPU2相應的工作流程如圖5所示。
4 結束語
本并行通信采用IDT7134雙口RAM,實驗表明具有功率損耗小,傳輸速率高,實時性好,可靠性高。該系統可廣泛應用在數據采集、多機通信系統中,并對其他的嵌入式系統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根據目前的實踐情況來看,下一步是把雙口RAM應用在多處理機中,為此需要解決多處理機的地址爭用問題,需要提出更優良的算法以實現有效性和實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