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最新文章 美軍尋求衛星“賦能”戰場通信 近日,美太空發展局首次公開展示由低軌衛星搭載的Link16戰術數據鏈的星地間通信能力。據介紹,經過3次測試,Link16戰術數據鏈與地面無線電實現時頻同步連接,并向地面廣播了多條戰術信息。美太空發展局局長稱,這項技術證明了通過戰術數據鏈向地面作戰人員提供天基作戰情報的可行性,因此“如何強調其重要性都不為過”。 發表于:1/2/2024 全球最大光學望遠鏡 ELT 開始組裝 首批 18 面抵達,全球最大光學望遠鏡 ELT 開始組裝:含 798 面六邊形小鏡片 發表于:12/29/2023 馬斯克的星鏈版圖迅猛擴張 “星鏈”計劃在9年前開始起步,東家SpaceX一直忍受著巨額虧損的痛苦,但對于衛星互聯網企業來說,熬過了高額投入期,距離高額回報也就不遠了。2022年,“星鏈”業務實現了14億美元的收入,同比暴增6倍多,雖然仍處虧損狀態,但卻看到了轉盈的希望,當時的馬斯克也謙遜地對外表示,他的最大目標是確保公司不破產。不過,進入2023年后,SpaceX不僅沒有破產,反而在一季度迎來了財務業績的開門紅,尤其是“星鏈”項目首度實現了現金流盈虧平衡,這一結果對于SpaceX來說無疑是一個標志性的里程碑。初步核算,連同火箭發射項目在一起,“星鏈”業務有望在2023年為SpaceX帶去90億美元的營收,剔除成本后將凈額進賬超30億美元。 發表于:12/29/2023 2024科技趨勢盤點·如何在商業航天領域搶占先機? 2023年,航天技術持續進步,商業航天加速發展,航天產業擴大開放,社會參與更加深入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為2024的全球航天帶來了更多創新發展的可能。 發表于:12/28/2023 喜報!上海G60衛星數字工廠正式投產 12月28日消息,上海市松江區消息,位于G60衛星互聯網產業基地的G60衛星數字工廠12月27日正式投產,首顆商業衛星也在當天下線。 據介紹,該衛星智能工廠依托柔性生產、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具備平板構型衛星設計、衛星堆疊分離技術、低成本大功率能源獲取技術等多項核心技術優勢。 當天下線的首顆衛星是G60衛星數字工廠自研新一代平板構型衛星,可滿足一箭多星堆疊發射需求,將搭載高吞吐量、高可靠性、低延遲衛星載荷,可為全球不同用戶提供寬帶接入通信服務。 上海格思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金介紹,一般來說,定制1顆衛星約需2到3個月,該工廠在衛星互聯網批量化的生產情況下,可在1.5天左右生產1顆衛星,年產預估達到300顆。 根據規劃,2024年,通過格思航天衛星工廠數字化生產線生產,并由垣信衛星完成至少108顆衛星發射并組網運營,G60衛星互聯網產業基地將形成初步商業服務能力。 到2027年,G60衛星互聯網產業基地將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市場競爭力的低軌衛星通信與空間互聯網全產業鏈。 發表于:12/28/2023 我國成功發射天目一號掩星探測星座11星至14星 一箭四星!我國成功發射天目一號掩星探測星座11星至14星 發表于:12/25/2023 字少事兒大!我國可重復使用試驗航天器發射成功 我國12月1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運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型可重復使用的試驗航天器。 發表于:12/15/2023 基于逆距離徙動校正的前視SAR成像算法 前視合成孔徑雷達(前視SAR)可以獲取平臺前下方區域的圖像信息,相較于側視SAR,前視SAR具有合成孔徑短、作用距離近、距離向場景寬度較寬、方位向調頻率隨距離空變等特點,采用傳統的SAR成像算法進行方位壓縮會造成圖像扇形畸變。通過分析前視陣列SAR的回波特性,在方位壓縮后,將距離徙動校正(RCMC)引起的數據傾斜通過逆距離徙動校正(IRCMC)還原目標的距離信息,經過坐標映射完成地面的二維成像。最后通過仿真數據驗證了本文分析的正確性和方法的有效性。 發表于:12/14/2023 一種模擬多飛行狀態的外場天線測試技術 針對超短波頻段全向天線裝機后的輻射方向圖測試需求,提出了一種模擬多飛行狀態的外場天線測試技術。外場測試系統采用地面固定輔助端測試小俯仰空域,空中無人機輔助測試大俯仰空域,著重闡述了無人機測試測試原理以及無人機繞飛或懸停方式下天線方向圖測試方法。依據所提方法測試了不同俯仰角度下天線裝機性能,從而驗證不同機動條件下通信鏈路性能需求,為后續射頻鏈路、射頻兼容、射頻隱身等測試驗證提供基礎數據和測試依據。 發表于:12/14/2023 國內首次可重復使用技術驗證火箭復用飛行成功 國內首次可重復使用技術驗證火箭復用飛行成功 2023年12月10日17時07分,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雙曲線二號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驗證火箭(代號SQX-2Y)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開展第二次飛行試驗任務,本次試驗飛行高度為343.12m,飛行時間63.15s,目標橫向位移50m,著陸位置精度約0.295m,著陸速度1.1m/s,著陸姿態角約1.18°,滾動角約4.4°,火箭著陸平穩精確,狀態安全恢復,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發表于:12/12/2023 首個中紅外波長超級反射鏡制成 來自奧地利、美國和瑞士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研制出了首個中紅外波長范圍超級反射鏡,有望用于測量微量溫室氣體或用于切割和焊接的工業激光器等領域。 發表于:12/8/2023 國內民營火箭公司首次成功實施晨昏軌道發射任務 星河動力航天公司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谷神星一號(遙九)運載火箭,順利將天雁16星、星池一號A星共2顆衛星送入500km晨昏軌道,這是國內民營火箭公司首次成功實施晨昏軌道發射任務,也是谷神星一號系列商業運載火箭取得的第十次成功發射。截至目前,星河動力航天公司已服務16家商業衛星客戶,成功發射了35顆不同類型的商業衛星。 發表于:12/5/2023 2023年度商業航天發展展望(一) 根據中國經濟信息社《2023空天信息產業發展報告》,經過近年發展,我國空天信息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產業鏈不斷延伸,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目前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發表于:12/4/2023 中國衛通已初步建成我國首張高軌衛星互聯網 中國衛通已初步建成我國首張高軌衛星互聯網 發表于:12/2/2023 我國首顆高精度地磁場探測衛星“澳門科學一號”投用 11月28日,“澳門科學一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我國首顆高精度地磁場探測衛星,該衛星將大幅提高我國空間磁場探測技術水平。 發表于:11/29/2023 ?…282930313233343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