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最新文章 站在風口的能源區塊鏈公司 何時“一飛沖天”? “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雷軍這句話曾一度風靡互聯網,讓眾多創業者心生澎湃,奔走在尋找“風口”的路上。2017年下半年,“區塊鏈”概念突然紅遍大江南北,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對象,“區塊鏈應用”亦成為時下最為熱門的詞匯。 發表于:3/29/2018 一文帶你讀懂增量配電業務的改革邏輯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近日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通知) 發表于:3/29/2018 張家口:聚焦電力清潔化 探索可再生能源創新發展新模式 各國已紛紛列出化石能源退出歷史舞臺的時間表,丹麥力求到2050年100%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芬蘭計劃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比例占全國能源消費的一半,而挪威目前的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就已達到69%。 發表于:3/28/2018 南方電網攜手中國鐵塔締結電力通信“雙塔奇緣” 據初步測算,2018年云南電網公司可匹配共享1624座鐵塔、桿塔資源用于加建通信基站,累計節約土地資源近2萬平方米,少消耗塔材2萬余噸,縮短建設周期3萬多天,減少重復建設成本上億元…… 發表于:3/28/2018 充電樁建設力度加大 但仍面臨“充電難”的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推動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擴大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以及將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再延長三年。 發表于:3/28/2018 劉振亞: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由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辦的“2018全球能源互聯網大會”于3月28-29日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 發表于:3/28/2018 淺析智能電表的應用與未來發展 隨著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引入電網,保持高質量電力的穩定供應正成為一個更大的全球性挑戰。高品質的電力在電壓和頻率方面都是很穩定的,這也是電源必不可少的特性。而采用新能源配套使用的儲能系統克服這一挑戰的需求正在上升。日立歐洲公司社會創新業務首席數字官兼首席商務官Ram Ramachander日前闡述了日立公司如何開發新電池儲能解決方案、擴展智能電表和電動汽車計劃的努力,并對能源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發表于:3/28/2018 變壓器制造行業持續崛起 在電網設備中投資比重達3成左右 近年來,得益于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和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變壓器在電網設備投資中的比重達到3成左右。據了解,我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電網,變壓器市場雄居全球第一。變壓器行業規模迅速擴張、產能大幅增長,但也存在著行業集中度低、技術水平陳舊等問題。只有深耕技術發展,促進高端變壓器廠家的持續崛起,才能為行業更好地鑄就“中國制造”名牌打下根基。 發表于:3/28/2018 電力數字化轉型痛點何在? 近幾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力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目前,中國的電力行業不斷探索高效環保、降本增效的可持續化發展道路。伴隨著分布式能源的增加,以及電網技術的不斷改進,數字化技術已成為這一輪電力轉型的關鍵所在。未來,誰能掌握數字化這把利器并因地制宜的加以應用,誰就有機會在這一輪轉型浪潮中占領先機。 發表于:3/27/2018 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落地 直擊消納痛點 3月23日下午,國家能源局發布征求意見函,向業內征求有關《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配額考核》)的意見。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印發的《配額考核》中同時明確了各省級行政區域2018、2020年需要實現的總量配額指標和非水電配額指標,以及未完成指標后各市場主體需要承擔的懲戒措施。 發表于:3/27/2018 加速推進輸配電價改革 國家電網減負措施進入密集落地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圍繞“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做出多項部署,其中電力是重要領域。兩會后,作為國內最大的電網企業,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減負措施開始進入密集落地期。 發表于:3/27/2018 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能源系統的核心是電力和電網 2018年,我國將在去年棄水棄風棄光形勢有所好轉的基礎上,有效解決好“三棄”問題。在能源轉型進程中,未來能源系統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從頂層設計能源系統和信息系統的關系?怎樣處理高比例清潔能源消納與市場主體博弈問題?為此,本刊日前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薛禹勝。他認為,未來能源系統的核心是電力和電網。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的嚴峻性還沒有被充分認識到,能源互聯系統不能簡單套用因特網的概念,需要物理系統和信息系統深度融合。 發表于:3/27/2018 重復控制自適應PI控制器在APF中的應用 為了有效解決電力系統中由于諧波存在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設計了一種基于PI+重復控制的有源電力濾波器(APF)。這種控制器集合了PI算法追蹤速度快和重復控制算法精度高的優點,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發現,當電網突加負載,即系統參數發生變化時,其跟蹤效果不理想。因此提出了自適應PI,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追蹤的速度和精確度,改善效果明顯,系統諧波畸變率比簡單并聯控制器降低了30%。 發表于:3/27/2018 電力裝備國企效益背后 結構優化問題無法回避 從2006年開始,國內發電設備年產量連續9年超過1億千瓦,占全球發電設備總產量的50%以上。截至2014年年底,國內發電設備裝機容量為13.6億千瓦,已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從2008年開始,國內變壓器年產量連續7年超過10億千伏安,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為57.8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力裝備制造大國。 發表于:3/25/2018 電力裝備國企效益背后 結構優化問題無法回避 從2006年開始,國內發電設備年產量連續9年超過1億千瓦,占全球發電設備總產量的50%以上。截至2014年年底,國內發電設備裝機容量為13.6億千瓦,已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從2008年開始,國內變壓器年產量連續7年超過10億千伏安,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為57.8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力裝備制造大國。 發表于:3/25/2018 ?…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