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消息,中國移動(香港)公司21日正式發布公告,公布中移動母公司中國移動集團及集團旗下鐵通公司的三方業務合作及租賃服務協議。根據這份協議約定,中國移動仍然不直接經營寬帶,而鐵通則繼續獨立運營,采用與移動協同的模式發展。此前,通信產業網(報)記者獲悉,中國鐵通獲得了中國移動150億投資發展寬帶業務。
中國移動表示,為使中國移動在電信業新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滿足用戶對于一站式通信服務的需求,中國移動(香港)與母公司中國移動集團和鐵通于2009年11月6日簽署了電信業務服務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利用自有營業廳向彼此提供用戶發展服務,以達成移動業務和固網業務融合發展。電信業務服務協議的有效期至2010年12月31日止。鑒于該協議將于31日屆滿,雙方已于2010年12月21日同意將電信業務服務協議續期一年,自2011年1月1日到期。
由協議后續看,中國鐵通在2011年仍然會在現有框架下采用協同方式獨立運營,中移動不能直接經營包括寬帶接入在內的增值電信業務。
此前,工信部發布的監管公告,其將于12月分析市場形勢決定是否對鐵通和移動經營寬帶業務政策進行調整,業界有猜測中國移動將直接經營寬帶業務,從公告可以看出,事實上,中國移動仍然不染指寬帶業務,只是和鐵通存在著融合。
寬帶成為鐵通被中移動整合“紐帶”
在2008年五月底三部委下發電信重組文件以后,同年6月份,中國移動已經宣布收購了中國鐵通,鐵通僅僅以中國移動的子公司存在。目前電信和聯通分別在南方和北方占有全業務的優勢,而移動發展寬帶則只能透過鐵通進行因而受市場品牌影響力和線路覆蓋能力的限制,在寬帶業務上無法和電信聯通進行競爭。
此前,中國移動高級副總裁趙吉斌視察福建鐵通時曾表示,2011年集團將撥付150億元資金用于鐵通發展寬帶接入的建設資金。
在2010年初的工作會議上,寬帶成為鐵通被中移動整合后的重中之重。在經過接近一年的整合之后,通信產業網(報)記者在各地調查發現,各地如“愛家超市”等一批針對家庭客戶的品牌紛紛出現,不僅鐵通的寬帶開始發力,中移動更借力鐵通寬帶全力搶登家庭市場。
在電信大重組之前,鐵通經營固話和寬帶,中移動經營移動電話,雙方業務很具互補性。然而,由于兩家公司在管理文化、經營模式、盈利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移動和鐵通的業務整合實際上并未展開。近期,中移動和作為子公司的鐵通最近開始在部分省市嘗試聯合營銷,比如在上海、內蒙古、遼寧、安徽等地,中移動用戶預存話費可獲贈鐵通寬帶服務。在安徽,中移動更將聯合深入,在寬帶贈送手機之外,更將旗下相關IPTV內容同時打包贈送,期望增加用戶黏性。
走出戰略磨合期
此前,記者獲悉,2011年中移動將給鐵通150億建設資金,用于寬帶建設。對此,中研博峰總經理沈拓向記者表示。“這是一個積極信號,說明中移動已經開始根據戰略發展的需要整合鐵通,鐵通的寬帶戰略定位很適合鐵通,也將為中移動的下一步寬帶發展做出實質性貢獻。”由于鐵通業務一直以來都隨著鐵路沿線進行布局和開拓,相比中電信、中聯通資源有限,同時與中移動的移動網絡優勢相比也存在差距。“但隨著中移動對于鐵通的戰略地位的明朗,鐵通顯然將迎來新的發展。”中移動相關分析人士表示。
鐵通手握寬帶牌照,而對于中移動而言,寬帶市場是絕對不能放棄的市場。目前,我國寬帶市場仍然處于快速增長的通道,據分析,我國寬帶市場還將快速增長4-5年。寬帶戰略已成為運營商必須爭搶的高地,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都制定了加快光纖寬帶投資建設的計劃;另一方面,寬帶戰略已被提升至國家戰略投資層面,基于“寬帶中國”戰略的光通信投資將貫穿整個“十二五”,“中移動如果不發展寬帶戰略,將在后期的競爭中被逐步邊緣化,“即使不能在寬帶市場勝出,也不能放棄。”李耀華向記者表示,“一年前鐵通沒有發展戰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移動開始將鐵通的發展定位為寬帶戰略,這使得鐵通的發展有了目標和方向,是一個好事。”
但有分析人士表示,雖然中移動為鐵通制定了戰略定位,也注入資金,但鐵通目前的企業管理和人才缺失是其真正制約發展的桎梏,如果這些問題沒有解決,鐵通寬帶業務恐怕并不足以承載中移動的寬帶戰略。以鐵通的人才結構為例,目前和其他三大運營商有著落差,李耀華告訴記者,鐵通的人員結構是鐵通發展的一大障礙。
而據記者得到的最新消息,中移動目前也有了解決這一難題的“藥方”。據了解,目前鐵通正在廣西等省(自治區)試行一種新的融合體制,即成立一個雙方持股的合資公司,由鐵通的寬帶業務技術人員和中移動的管理、營銷人員組成,“這是把移動的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引進鐵通的一種很好的嘗試。”上述接近鐵通的人士表示,廣西經驗已經受到移動集團公司的肯定,后期將有可能在全國廣泛推廣。“當然這涉及到國有資產保護等多方面問題,需要長時間實踐和探索。”
事實上,不僅是在人員和體制上需要長時間的實踐和探索,對于中移動和鐵通,真正意義上的全業務時代剛剛開啟。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