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十三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會議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2025年數據要素治理學術研討會于4月10日在深圳成功舉辦。
本次會議由中電數據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攜手中國計算機學會數據治理發展委員會、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數據空間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中關村軟聯數據資產專委會、深圳數據交易所等生態伙伴,匯聚行業領袖專家,以“聚數生態 創享未來”為主題,圍繞數據基礎設施、數據交易、數據安全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研討與交流,共同探索數據要素治理新路徑。
研討會現場
數據元件: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技術路線之一
中電數據產業集團首席科學家、產品開發部總經理國麗帶來題為“以數據元件為核心構建數據要素化治理工程體系”的主題報告。她指出,數據元件是對數據資源進行清洗治理、加工生產形成的信息密度大、安全屬性強、形態穩定、產權清晰、價值釋放效率高的數據表征結果,具備安全、價值、品質三方面屬性,可保障數據的風險隔離與安全管控,提升數據價值密度,實現數據資源的產品化流通和規模化應用,已成為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技術路線之一。
基于數據元件形成的安全可信數據空間,可實現行業數據安全融合共享和可信流通,基于“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元件使用可控可計量”的應用模式,鏈接上下游多方數據主體,為行業數據共享流通提供實現路徑。另外,數據元件可解決中文語料庫和高質量數據集匱乏問題,基于數據元件構建語料庫可以輔助進行大模型評測。未來,數據元件、數據空間、數聯網、數場等技術路線的有機融合成為必然趨勢,數據元件將發揮重要作用,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中電數據產業集團首席科學家、產品開發部總經理 國麗
數據交易3.0時代:數據驅動、AI賦能
深圳數據交易所副總經理王冠基于深數所數據要素流通服務,介紹了數據交易3.0時代的技術與應用。在AI發展和應用逐步深入的背景下,深數所構建AI一體化平臺和AI可信數據空間,可高效整合計算資源、數據資源、AI技術以及應用服務,提升企業數據流轉效率,促進業務與AI技術深度融合,解決企業運營及管理需求的多樣性問題。
深數所從合規保障、流通支撐、供需銜接、生態發展四個方面,打造覆蓋數據交易全鏈條的服務能力,其首創了基于統一授權推動個人醫療數據合規流通,實現商保一鍵理賠,依托數據空間實現停車數據的資源匯聚和價值創造,完成首筆氣象數據產品場內閉環流通交易,助力城市智能體研發。
在數據資產化服務方面,深數所將提供從產權登記到產品孵化、評估計價、流通交易到資產入表、資產融資的一站式服務,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企業數據資產變現與增值。
深圳數據交易所副總經理 王冠
數據安全:數據資產安全流通與價值釋放的基礎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丁麗萍在題為“數據要素全生態安全”的主題報告中指出,在數據的生成與收集、存儲與管理、處理與分析、共享與使用的全生命周期,不可避免存在數據泄露、數據濫用、數據隱私保護等安全問題,需要從技術、管理、法律各方面加以規制。在技術層面,應加強加密、安全審計與監控、身份認證與訪問控制、數據脫敏與匿名化等技術的使用;管理層面,強化安全政策制定、數據安全培訓與意識提升,加強數據安全管理組織建設與數據安全風險管理;法律層面,加強數據安全法規的實施與監管,注重數據安全國際法規合作等。
當前,數據安全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產業生態仍存在安全產品同質化嚴重、高端人才缺乏等困境。數據安全生態建設需要從技術研發、法規制定、人才培養和市場監管等多個維度入手,通過建立數據安全標準體系、推動安全技術創新、加強人才培養和促進市場公平競爭,逐步形成健康、可持續的數據安全生態。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 丁麗萍
中國人工智能開源軟件發展聯盟副理事長王健宗在主題報告“隱私計算助力數字金融提升服務能力”中提出,隱私計算作為保障數據安全流通的基礎科技,將會逐步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引領性關鍵技術。隨著隱私計算在標準體系、互聯互通能力、應用特性等方面的提升,它將促成數據價值可信流通的新范式,助力數據要素市場發展。
目前,隱私計算在智慧金融數字化應用中可幫助銀行精準獲客,減少粗放營銷帶來的冗余成本;在金融信貸審批場景下,通過隱私計算的聯合建模,助力信貸決策提效;通過黑名單共享,提升保險業務全流程的風控效能;通過金融數據隱私計算平臺應用,賦能監管主體對金融行業活動的監管意圖保護性與穿透性,幫助其盡早發現金融活動中存在的隱藏風險,保證整個金融市場活動合法、穩健運行。
中國人工智能開源軟件發展聯盟副理事長 王健宗
廈門天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林良介紹了AI浪潮下的數據安全防御之道。他指出,隨著AI 等技術突破,數據安全將面臨更復雜的挑戰,企業需要構建一個多層次的數據安全防護體系,以確保在AI應用中保護企業數據安全。
天銳藍盾數據安全產品從準入控制層、智能感知層、精準控制層、動態感知層打造全新數據安全防護體系,已形成入網安全、終端安全、數據安全三道防線為一體的數據安全防護產品,并會在未來持續不斷結合AI和融合更多的數據安全管控模塊。
林良強調,企業必須持續改進其數據安全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威脅環境,因為“安全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產品”。
廈門天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 林良
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于靜帶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確權技術與挑戰”的主題報告。當前,人工智能包括大模型技術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伴生而來的是,如何發揮數據在其中的核心價值。在數據流通共享的過程中,一個基礎的問題就是如何確定數據的所有權。如果沒有確權作為基礎保障,整個流通交易包括權益分配很難進行。
于靜指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面臨知識產權保護或惡意信息溯源時,模型水印可以被視為一種重要監管手段。但生成式模型水印技術方興未艾,相關技術仍面臨嚴峻挑戰,如模型水印面對多維度攻擊的魯棒性,模型水印分配、存儲、驗證的安全性,模型水印的容量和可擴展性,開放環境下的訓練數據歸因,高效的訓練數據歸因,提示圖像的有效歸因等。這些有待行業內專家學者的進一步探索。
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 于靜
行業實踐:數據要素市場洞察
深圳大學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研究所副所長陳小軍帶來題為“低空經濟的數字化智能底座與數據價值”的主題報告。他介紹,依托于國家各項政策優勢,近年來低空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據測算,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將跨越8500億元大關,2026年有望達到萬億元級別。
為規范低空經濟的有序發展,實現全國各地低空交通網絡指揮平臺和地面若干飛行服務設施標準統一,2025年2月14日,中國低空經濟聯盟正式啟動“全國低空交通一張網”項目,旨在打造統一標準的低空數字底座。
陳小軍指出,未來,需要在低空數據確權機制建設、數據流通平臺搭建、數據價值評估、激發低空數據要素市場活力方面發力,航空企業、低空運營商、城市管理者、通信運營商等需共享數據,才能最大程度發揮低空數據價值,推動低空經濟健康發展。
深圳大學大數據技術與應用研究所副所長 陳小軍
中國國際經濟咨詢有限公司數字生態研究院院長傅毅明介紹了“數據資產入表開發的行業趨勢與中信實踐”,他指出,數字化轉型已從數字賦能步入數產增值的新階段,數據資產入表開發是新路徑。
當前,國家層面高度重視數據資產,先后頒布各項政策指導企業如何對數據進行記賬、管理和估值。數據資產入表開發是數據資產化的新創舉,是數字科技創新的新舞臺,也是未來評價企業數字化轉型、資產和經營管理效能的重要參考。據公開報道不完全統計,截止2025年3月底,企業數據資產入表及數據資產融資案例達582個,企業數據資產入表融資熱度持續升溫。
數據資產入表開發,可促使企業合理調節資產結構和信息化投入產出,更好地指揮數字化轉型貼合企業發展戰略,幫助企業打造業務第二增長曲線。同時數據資產開發將數據資源從“宅基地”變成“商品房”,開發方式也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中國國際經濟咨詢有限公司數字生態研究院院長 傅毅明
思維碰撞:共探數據要素治理新路徑
在數字經濟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數據已成為驅動社會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如何高效治理數據資源、釋放數據價值、保障數據安全,已成為全球學術界和產業界共同關注的焦點。本次研討會為行業內從業者、專家學者、政策制定者等提供了思維碰撞、經驗分享以及合作對接的交流平臺,在問答環節,與會者就數聯網、數據元件、數據交易、數據資產入表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為數據要素治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提供了重要啟示。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完善治理框架、平衡安全與發展的關系,是釋放數據價值的關鍵路徑。
本次會議的成果將為我國數據要素治理提供新思路,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未來,學術界與產業界需進一步加強合作,在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倫理規范等領域持續突破,共同構建開放共享、安全可控的數據要素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