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PC市場將持續復蘇。
英特爾上周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AI)芯片Gaudi 3,掀起AI PC芯片算力大戰新話題。PC品牌與代工廠普遍預期,今年AI PC滲透率僅低個位數(約1%至3%),但隨著新芯片推出、殺手級應用浮現,2025年AI PC有望大量成長。
英特爾新款AI加速器Gaudi 3采用臺積電5納米制程生產,即使與AI芯片大廠英偉達的產品相比也毫不遜色。英特爾表示,Gaudi 3的參數模型訓練時間、推理吞吐量和推理能源效率,皆優于英偉達的H100芯片,推理速度也優于英偉達的H200芯片。
去年AI PC(搭載人工智能的個人電腦)概念浮上臺面時,尚未有明確定義,如今英特爾與微軟聯手搶下話語權,共同定義AI PC須滿足3項基本條件:能運行微軟AI助手Copilot、配備微軟Copilot實體鍵、內建神經處理單元(NPU)。
微軟要求AI PC的NPU算力需達到40 TOPS(每秒1兆次操作),目前僅高通預計今年下半年出貨的Snapdragon X Elite達標,算力可達45 TOPS。
AMD今年下半年有望推出Strix Point(Ryzen 8050系列)芯片,算力有機會達45至50 TOPS。英特爾規劃2024年底推出的Lunar Lake芯片,NPU算力將達45 TOPS。
從品牌廠角度來看,宏碁認為,大部分AI PC芯片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但搭載新款NPU的筆記本電腦要等到2024年底或2025年初,預期2025年殺手級應用推出后,將帶動軟件與硬件效能同步,較有機會放大AI PC出貨量。
華碩指出,今年下半年各廠商推出的AI PC較符合市場期待,2024年AI PC滲透率約低個位數,2025年將達中個位數(約4%至6%)。短期AI PC在消費市場的滲透率高于商用市場,長期則以商用滲透率較高。
惠普(HP)認為,AI PC滲透率提高,有助于帶動PC平均價格成長5%至10%。代工廠廣達預期今年PC出貨量將持平,AI PC帶動硬件規格與售價提高,在市況低迷下,須2025年消費市場才會放量,商務機種則是今年下半年就有機會。
根據研究機構IDC最新統計,2024年第1季全球PC出貨量達5980萬臺、年增1.5%,重返正成長,且直逼2019年第1季的6050萬臺,回到疫情前水準,主要因為去年第1季基期較低。
IDC研究經理Jitesh Ubrani表示,雖然中國市場通脹壓力仍在,但隨著新款的AI PC將于今年稍后開始放量出貨,加上企業換機周期啟動,看好今年PC市場將持續復蘇。除了出貨量成長,新的AI PC價格較高,有望為PC及相關零組件供應商帶來更多機會。
中國AI PC產業生態正在形成
AI PC作為“最懂用戶”的專屬助理,具備三大綜合能力,即個性創作、秘書服務以及設備管家。在開放的模型和應用生態下,AI PC在工作、學習和生活娛樂等多個場景都能夠展現出獨特的優勢。
《AI PC產業(中國)白皮書》對AI PC做了新定義,即:AI PC在硬件上集成了混合AI算力單元,且能夠本地運行“個人大模型”、創建個性化的本地知識庫,實現個人化的自然交互。區別于現有的通用PC,AI PC將提供包括通用場景下的個性化服務,即時、可靠的服務響應,更低的大模型使用成本,可信、安全的個人數據和隱私保障等。
“現在,以大模型為主的生成式AI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并快速發展,混合人工智能對承載本地大模型的終端的交互能力、智能算力、應用場景、安全保護等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PC將再一次成為AI普惠的首選終端。”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戰略及業務拓展副總裁阿木認為,PC將帶來劃時代全新AI體驗,使AI真正成為每個人的專屬助理。
《白皮書》指出,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AI PC的開放生態,傳統PC產業格局將發生顛覆性變化。終端廠商將進階為生態組織者。新的AI PC時代,終端設備、個人大模型與個人智能體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組合,共同帶來智能體驗。AI PC需要對“設備+個人大模型+個人智能體”進行整合創新。終端廠商則是整合創新的交付者,將成為用戶與產業溝通的核心樞紐,從而負責推動算力、模型和應用生態的變革與統合。
AI技術、應用、算力廠商們已經敏銳地察覺到AI PC時代即將到來,并積極布局。英特爾公司中國區技術總經理高宇表示,英特爾已經為把AI引入PC做足了準備,將聯合聯想持續優化混合多元算力,驅動AI PC落地。此次論壇上,“聯想AI PC先鋒行動”發布,正式招募AI生態開發者與AI內容創作者。
“AI PC產業的成熟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整機廠商、模型、應用、算力等行業參與者與用戶一起攜手打造中國AI新生態,期待AI PC產業創新論壇能夠像大模型一樣,也涌現出AI PC產業發展的創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