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target="_blank">OpenAI聯合創始人Sam Altman最近提出一個設想,他想在全球打造AI芯片工廠網絡,以對抗英偉達。
為了訓練大語言模型,AI企業需要采購大量英偉達GPU,耗資不菲。當模型正常運營,向消費者開放,運營費用更是天文數字。
如何降低成本?大企業絞盡腦汁,它們縮小模型,提升效率,開發定制低價芯片。如果想開發高端芯片,成本極為驚人,流程也很復雜。
英偉達壟斷AI芯片
談到新的芯片項目,Sam Altman與幾位投資者協商,整個項目需要幾十億美元。參與的投資者包括Abu Dhabi-based G42、軟銀集團、臺積電。
因為壟斷高端GPU芯片,英偉達市值突破萬億美元,芯片巨頭無不將英偉達當成眼中釘、肉中刺。
月初時Meta宣布,為了訓練面向未來的超級智能,準備購買350000塊英偉達H100 GPU。每塊H100 GPU定價約為30000美元,需求旺盛。
谷歌用Tensor Processing Units(TPU)訓練下一代 Gemini模型。為了降低成本,谷歌已經投入十多年時間研發TPU。
制造芯片需要龐大資金,需要大量“自然資源”,要籌集資金,還要加強研發,只有這樣芯片才能達到很高等級。
OpenAI需要高端芯片
OpenAI需要的是高端芯片,全球能生產高端芯片的工廠并不多,嚴重限制了下一代AI模型的訓練。為了解決此問題,Altman建議建設芯片廠網絡,專門生產AI芯片。
未來OpenAI可能會與英特爾、臺積電、三星結盟,也可能與現有投資者微軟加深合作。去年OpenAI曾宣布,它自主研發的AI芯片已經可以在Azure云計算平臺上運行。
許多科技巨頭都在研發自主AI芯片,比如亞馬遜的Trainium芯片,谷歌的TPU芯片,盡管如此,幾乎所有的科技巨頭仍然高度依賴英偉達處理器。
Altman認為,英偉達芯片還會繼續優化改進,在巨大的壓力下,投資者可能會遠離OpenAI自有芯片項目。
到目前為止Altman只是提出一個設想,合作伙伴、投資者還沒有確定。他可能只是擔心高端芯片供不應求,需徹底解決。
按照Altman的設想,項目涉及到芯片廠建造和維護,這條路線與亞馬遜、谷歌、微軟不同,后者只是設計芯片,生產完全外包。
報道稱,OpenAI與AI企業G42洽談時透露,考慮籌集資金80-100億美元。Altmam希望到2029年左右時能擁有充足的芯片供應,因為他預計到時AI應用、相關計算力的需求將會猛增。
投資者不太可能支持OpenAI
分析Altman的談話不難看出,OpenAI似乎有意卷入芯片制造業務,但很多分析人士認為投資者不太可能參與。
Altman本人也是投資者,但非常另類。Altman通過自己的Hydrazine Capital、Apollo Projects和Altman Ventures向400多家企業投資,OpenAI也有分支投資基金。
在AI芯片領域,Altman已經投資Rain AI,2023年OpenAI還曾與Rain AI簽署合約,價值5100萬美元。Rain AI研發神經形態加速器芯片,該公司原本獲得沙特Prosperity7基金的支持,但由于美國政府擔憂,Prosperity7被迫退出。
風投公司OTB Ventures的合伙人Adam Niewinski認為,Altman投資芯片技術有雙重目的:“投資對于AI的發展極為重要,還有,這筆投資的回報也可能很豐厚,因為AI芯片需要預計將會大增。”
Altman的決定并非天馬行空,隨著地緣沖突加劇,美國肯定會不遺余力收回芯片霸權。特朗普極有可能會回歸,幾天前他曾放言,臺灣搶走了美國的工作和業務機會。如果特朗普真的成為美國總統,極可能會向臺灣、韓國芯片產業動刀。只要AI芯片的需求是真實存在、可以持續的,Altman的投資就不會虧本。
如果Altman的新項目成功落地,那就意味著OpenAI戰略出現重大轉變,也意味著AI產業正在朝著垂直整合、硬件定制化方向邁進。如果風投參與,無疑會刺激AI、半導體創新,加劇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