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2 月 11 日消息,深圳市工信局近日印發《深圳市極速先鋒城市建設行動計劃》,提出要在年底前建成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的超級寬帶網絡,實現“雙千兆、全光網、1 毫秒、萬物聯”網絡建設目標,打造國內第一、世界領先的極速先鋒城市。
據介紹,《深圳市極速先鋒城市建設行動計劃》主要任務包括全面提升 5G 網絡能效。
此外,深圳市還研究制定深圳公共場所無線局域網(WLAN)服務規范以及 5G 網絡服務質量規范標準,開展 5G 網絡測試評估,提升 5G 網絡服務質量。深圳將支持基礎電信企業加大對重點區域、場所 5G 網絡的優化力度,全年新增 5G 基站 10000 個。
深圳希望,在 2023 年底前將 10G PON 端口占比提升到 100%,全光工業園區(產業園區)數量超過 100 家。2023 年底前,升級接入 AP 總量不少于 2 萬個。
《深圳市極速先鋒城市建設行動計劃》提到,深圳市要做到全市平均下載速率達到 500Mbps、上行速率達到 100Mbps,重點區域下載速率達到 1000Mbps、上行速率達到 200Mbps,網絡速率和用戶體驗感大幅提升。
圖源 Pexels
IT之家隨附《深圳市極速先鋒城市建設行動計劃》原文主體:
深圳市極速先鋒城市建設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契機,深入貫徹落實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夯實全光底座、提升算力水平、助力萬物互聯,為推動深圳網絡與通信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助力深圳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樣板城市。
(二)總體目標
2023 年底前,建成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的超級寬帶網絡,實現“雙千兆、全光網、1 毫秒、萬物聯”網絡建設目標,打造國內第一、世界領先的極速先鋒城市。
二主要任務
(一)先鋒接入:打造“雙千兆”標桿城市
1.加快升級千兆光網。推進“城中村”家庭寬帶建設與治理,加快廣電網絡“銅轉光”改造。深化城市家庭、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千兆光網覆蓋,推動光傳送網(OTN)節點向網絡邊緣延伸,全年新增光傳送網(OTN)節點 1600 個以上,擴大千兆寬帶用戶規模,千兆光纖寬帶家庭用戶數量占比達到 40%。制定光纖到房間(FTTR)標準規范,大力推動住宅小區、辦公樓宇、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等 FTTR 建設應用。支持在教育、醫療、金融等行業開展全光網絡改造,打造標桿示范項目,提供萬兆接入能力。2023 年底前,10G PON 端口占比達到 100%,全光工業園區(產業園區)數量超過 100 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2.全面提升 5G 網絡能效。研究制定深圳 5G 網絡服務質量規范標準,開展 5G 網絡測試評估,提升 5G 網絡服務質量。支持基礎電信企業加大對重點區域、場所 5G 網絡的優化力度,全年新增 5G 基站 10000 個,全市平均下載速率達到 500Mbps、上行速率達到 100Mbps,重點區域下載速率達到 1000Mbps、上行速率達到 200Mbps,網絡速率和用戶體驗感大幅提升。(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
3.打造城市級高品質無線局域網。制定公共場所無線局域網(WLAN)服務規范,推動全市各區人員密集和信息消費需求集中區域 WLAN 升級,提供千兆接入能力。依托“深 i 網”建設全市公共無線局域網統一認證監管平臺,實現“一次認證、無感漫游、智能切換”,支持運營主體將具有公共服務能力的社會自建 AP(無線接入點)納入認證監管平臺。2023 年底前,升級接入 AP 總量不少于 2 萬個。(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二)先鋒算力: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底座
4.建設高品質全光運力網絡。支持基礎電信企業加快全光交叉 (OXC)、網絡功能虛擬化(NFV)、軟件定義網絡(SDN)、IPv6 + 等技術應用,部署超高速、大容量傳輸系統,推進城域網演進和服務能力升級。加強網絡運力發展統籌規劃,優化深圳到韶關等國家樞紐節點核心集群的通信網絡結構和帶寬,探索建設全市“一跳直達”數據中心直聯網絡,減少數據繞轉時延,打造城市內 1 毫秒算力時延圈。(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
5.構建多層次算力供給體系。加快制定數據中心高質量發展措施,增強數據感知、傳輸、存儲、運算能力,推進數據中心優化布局,推動算力資源與“20+8”產業集群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需求相匹配。優化公共算力服務能力,降低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算力使用成本和門檻,大力提升算力增質賦能水平,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6.加快關鍵通信網絡設施建設。鼓勵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通過網絡遷改方式接入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提升網間流量疏導能力和互通效率。加速部署互聯網域名根鏡像服務器等互聯網關鍵基礎設施,提升深圳互聯網服務水平和互聯互通網絡層級。(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前海管理局,福田區政府)
7.提升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支持基礎電信企業、廣電企業及互聯網企業加快推進全市內容分發網絡(CDN)擴容及智能改造行動,優化和完善 CDN 節點部署,積極利用邊緣計算技術,推動互聯網內容源向用戶下沉,全面提升用戶上網體驗。支持數字經濟核心區開展“3T”試點(即市民免費享有 1T 云存儲空間 / 年、1T 網絡流量 / 月、1T 學習資料 / 月),提升高活躍度互聯網應用內容本地供給能力,完善區域內容分發網絡體系。(責任單位: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三)先鋒感知:筑牢城市萬物互聯根基
8.協同構建物聯感知體系。探索以“開源鴻蒙”操作系統為基礎,構建城市感知終端建設管理模式,降低對接成本,加快建設城市級物聯感知平臺,推動市區物聯網平臺、各領域專業物聯網平臺網絡與數據互聯互通。深化物聯感知在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公共安全、交通出行等領域應用,拓展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設施等固定感知與智能網聯汽車等移動感知采集渠道。2023 年底前,水電氣物聯網感知終端數量超過 900 萬,打造 20 個多功能智能桿應用示范項目。(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市應急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房建設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9.加強衛星與地面通信融合應用。支持企業加快衛星互聯網設施建設,依托“深圳星”等本地衛星資源以及國家自主衛星資源,探索衛星通信與地面 5G、物聯網的融合發展,推動星地融合標準制定、技術試驗和應用試點。(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深圳市通信管理局)
10.布局低空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各類低空基礎設施納入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布局規劃。支持企業建設各類型無人機起降場、充換電平臺及配套設施,構建城市低空通信網絡。打造“一網統管”精細化智能調度監管平臺。(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民航深圳監管局、民航深圳空管站、市發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11.推進海上 5G 網絡深度覆蓋。支持基礎電信企業結合實際重點加強沿海、近海區域的 5G 網絡信號覆蓋,通過 5G 網絡和衛星通信網絡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海上網絡深度覆蓋。(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四)先鋒應用: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12.深化“雙千兆”網絡應用創新。豐富 5G 網絡和千兆光網應用場景,支持“雙千兆”網絡與工業、教育、醫療、交通、城市管理等領域融合創新發展,推動政企內、外網“雙千兆”網絡部署和升級改造。(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交通運輸局、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13.構建產業創新發展生態。鼓勵企業、科研機構圍繞超高速光纖傳輸、下一代光網絡技術、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等領域加大研發投入,合作共建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形成產學研用相互配合、密切協作的良性循環生態。鼓勵企業、科研機構與國內外行業組織、領先企業開展技術交流合作,支持信息基礎設施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制定,共同促進產業發展和應用。(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創新委、市市場監管局)
14.支持舉辦頂級賽事和活動。支持“光華杯”千兆光網應用創新大賽等頂級大賽和活動在深圳舉辦,探索千兆光網應用新模式、新業態,帶動千兆光網應用規模化、多樣化發展,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
依托市工業及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項目指揮部辦公室,細化任務和責任分工,加強各區、各部門、各行業聯動,切實推動行動計劃落實落細。
(二)強化協同規劃
強化信息基礎設施規劃布局,與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以及交通、電力等規劃銜接,保障空間及配套供給。借助工業園區供電環境綜合升級改造契機,同步部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提升園區數字化、智慧化水平。
(三)提升監測能力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發展與安全常態化監測評估,依托“深 i 網”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資源管理和綜合能力監測平臺。加大力度開展“黑寬帶”“偽基站”聯合整治,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保護力度。
(四)加強工作督導
建立工作通報和督導機制,各相關單位按雙周報送工作進展,市工業及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項目指揮部辦公室對工作成效實施動態評估并定期通報。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