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新階段、新特征,深化“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從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構建新型產業生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完善基礎設施體系和深化開放合作等方面著眼,提出了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近期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中遠期主要目標是到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發展環境復雜化,產業生態網狀化。新能源汽車、互聯網、人工智能、光伏應用等產業交叉融合,催生多樣化新型產業生態。隨著智能網聯汽車在產品形態與服務模式上的轉變,上游軟件、算法、傳感器、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的重要性顯著提升,中游解決方案供應商異軍突起,后端市場服務的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結構正在由“鏈式”向“網狀”革新。前端設計研發環節不斷增長的附加值、后端愈加廣闊的應用場景將推動汽車行業各環節在價值鏈中的地位發生巨大改變,相關企業的戰略布局也將隨之調整。
政策及時出臺,使得新能源汽車在價格上依然具備一定優勢,穩住了消費者的購買預期。可以預見,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延續,將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再次注入動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都需要一個穩定的預期作為支撐。在政策利好推動下,預計明年新能源汽車行業仍將處于增長區間。比亞迪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的延續將進一步穩定行業預期,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增加汽車消費,穩定經濟大盤。同時,此舉對引導綠色出行、助推“雙碳”目標意義重大。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銷量急劇上升,帶動了汽車金融、充電樁、電池回收和維修保養等后市場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資本的關注和投入,萬億級后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智能電動汽車產業正逐步從培育期邁入加快發展的市場化驅動階段,在“雙碳”(碳達峰、碳中和)驅動和電動智能化技術加速迭代、新模式應用等情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將超預期。
新能源汽車行業涌現多家“新勢力”車企,競爭格局迎來轉變,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及產業結構持續升級。對新能源汽車是否應延續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業內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不應該過度扶持,新能源汽車應該從政策導向進入到市場導向階段。另一方面,有消費者擔心,部分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供不應求,免征購置稅延續會加劇提車難。
汽車市場仍需政策持續提振。主要原因包括,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處于從政策拉動向市場拉動轉變的過程中,尚不具備完全市場化的條件。雖然部分自主品牌增長較快,但整體盈利情況還不是特別理想。企業在轉型過程中投入巨大,需要持續性的政策激勵以穩定信心。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起步階段剛開了個好頭,有必要繼續做好保駕護航,即使政策退出也要循序漸進。崔東樹認為,提車難的只是個別車型,隨著產能到位,問題會逐步解決。
經過十年規劃和培育,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具備一定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占全球市場份額超過50%,成為全世界領跑者。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的融合發展,將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由新能源的1.0時代向智能網聯的2.0時代發展。智能化技術推動汽車產業更加安全、綠色、便捷、高效,電動汽車以電力驅動、電子控制、底盤靈活等特點,成為智能汽車的最佳載體。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