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通信產業的不斷迭代升級中,行業市場的洗牌,帶來的不僅是企業間為獲得先發優勢而開展的標準競爭,還有可能外拓為國家競爭的維度。相關的標準制定者選定并對關鍵技術進行標準化后,由于各項技術的副作用產生的路徑依賴效應,最終將疊加成為行業成本。
在過去的3G、4G時代,中國雖然在一些標準如中國移動(600941)的TD-SCDMA通信制式上獲得主導權,但在編碼調制上并未占據重要地位。在2016年有關5G相關國際標準制定的3GPP RAN1中,由美國主導的LDPC取代了過去3G、4G時代的Turbo碼,被采納為5G長碼方案,戰勝了由歐洲主推的Turbo 2.0和中國主推的Polar(極化碼)。然而,在一個月后的短碼控制信道方案討論中,具備超低通信時延的華為公司主推Polar Code方案被確認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最終方案。這是中國企業首次進入基礎通信框架協議領域,為中國在5G標準中的“制定者”道路提供了基礎。盡管美國高通主導5G中長編碼及短碼數據傳輸編碼,華為仍為中國在信道編碼這一技術領域贏得了一定話語權。
基于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的三大5G應用場景,eMBB(大帶寬業務)、uRLLC(低時延業務)、mMTC(物聯網業務),5G國際標準的基本版本是于2018年6月發布的R15版本。目前,R16標準已在2020年7月凍結,進一步強化了移動寬帶等能力,從“通信技術”轉向“通用技術”。在該標準的制定過程中,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601728)、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所提供的文稿約占四成,可以說在此次國際標準貢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我國5G標準的必要專利聲明數量位居全球首位,占比已超過38%。另外,截至2021年2月,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排行榜中,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別是華為、高通、中興、三星和諾基亞。
5G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普及,為各行各業的創新提供了優秀的網絡基礎設施支撐,5G的高吞吐量、低時延、大容量和高可靠性等特征,正加速夯實數字經濟的基石,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行業數字化技術的顛覆性創新。在本屆服貿會上,5G支持智慧醫療、智慧文旅、智慧教育等領域的技術和應用也直觀地為現場參會者展現了5G強推動下的技術創新。夏權也在服貿會上提到:隨著5G發展成為面向未來十年的創新平臺,相信還會有更多基于XR、物聯網、汽車等領域的創新不斷涌現。
為了能夠更快、更好地促進5G在各個領域快速發展,早日實現萬物智聯,5G整個產業鏈都在通力協作,加快5G應用落地。如全球知名5G技術提供商高通堅持的“發明—分享—協作”的商業模式,通過攜手產業伙伴共同推動5G的規?;瘧?。
為加速中國5G物聯網生態建設,早在去年,高通就攜手中國移動、廣和通、高新興物聯、美格智能、有方科技、移遠通信、芯訊通、創通聯達等20余家領軍企業聯合共同發起了“5G物聯網創新計劃”,致力于將最新的5G技術擴展至更多物聯網細分領域,并推動了一批5G物聯網終端的商用落地,為5G的規模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隨著5G等數字技術不斷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服務業的新業態也不斷涌現。在演講中錢堃分享了三個高通結合5G、數字化服務的案例。第一個是釘釘F2視頻會議一體機,基于高通高性能物聯網芯片打造,實現高速率、全方位的音頻捕捉的一體化會議體驗。第二個是智能眼鏡產品——Vuzix M400 AR Glass,由高通、中科創達的合資公司創通聯達、增強現實即AR領域領先企業Vuzix聯手,基于高通驍龍XR平臺打造,可以接入ZOOM等主流會議系統。第三個是今年7月,中赫集團、中國移動和高通公司聯合打造的“工體元宇宙”,用“5G+XR”技術,實現5G無界XR賽事體驗方案,為用戶帶來眾多創新體驗,如全景自由賽事直播、沉浸式XR觀賽等。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