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跳個舞吧!”“好的,我還會做俯臥撐”……7日,第五屆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最后一天,市民參展熱情不減。在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臺前,一款愛跳舞、會運動、懂回應的“悟空”人形機器人跟著操作指令不停地變化著姿勢,逗得參展觀眾哈哈大笑。記者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現場觀察發現,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正賦能千行百業,也飛入尋常百姓家,讓老百姓享受到新技術帶來的智慧生活。
從 1986 年開始,日本本田公司開始研發人形機器人,相繼推出雙足機器人 E 系列、仿真機器人 P 系列。2000 年 10 月,本田公司最后一臺仿真機器人 P4,也被稱為 ASIMO(阿西莫夫)問世。
ASIMO 具有 57 個活動關節,可以模仿人類跳舞,有較高的身體靈活度,并能用日語、漢語和英語三種語言與人類進行簡單交流。大體相當于國內優必選機器人的表現。除了在日本的外交場合迎接外賓外,ASIMO 與中國也有良緣:在汶川地震發生之后,它曾先后兩次在四川災區慰問當地的中小學生,為孩子帶來笑聲與歡樂。
在日本進入老齡化社會的背景下,本田公司本希望 ASIMO 能實現量產,進入千家萬戶照顧老年人。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ASIMO 不僅價格昂貴——其造價高達 300-400 萬美元——而且在接待、家政服務等實用場景中,其功能過于簡單,無法完成稍微復雜的動作、也無法進行語境對話,因此到 2022 年 3 月底本田公司不得不讓 ASIMO 退役。
很多專注于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科技企業,不僅難以盈利,甚至就連穩定的收入或現金流都難以保證,因此不是退出市場就是頻繁更換東家。比如全球人形機器人的行業龍頭波士頓動力就在七年內換了三個東家,主要原因還是燒了大筆的錢之后其研發的機器人產品還是難以商業化和量產。
在擬人化的外形背后,人形機器人想要實現正常運轉,需要比四足機器人更高功率的電機,更加靈活的關節,以及更加復雜的肢體控制算法。雷軍在發布會上表示,Cyber one支持21個自由度,可以實現0.5ms級別的實時響應,低延遲下帶來的更加擬人化的表現。
Cyber one出色的運動能力背后,一是體現了小米集團控制算法方面的硬實力,二是向公眾展示了小米在電機、視覺等方面的硬實力。
尤其是Cyber one搭載了小米自研的Mi-Sense深度視覺模組,疊加小米集團的AI交互算法,Cyber one不僅具有三維空間感知能力,還能識別人物身份,以及手勢、表情等,從而幫助Cyber one實現由看得見向看得懂的進階。
人機交互方面,Cyber One搭載了自研的MiAI環境語意識別引擎,和MiAI語音情緒識別引擎。能夠實現85種環境音識別和6大類45種人類情緒識別,Cyber One能夠陪你一起開心,也能夠像個老朋友一樣在你失落時給你一個擁抱。以上所有的能力均集成在Cyber One的大腦中,并且配合OLED顯示模組,進行交互信息實時顯示。
“可以非常確定的是,人形機器人的未來要看中國。”優必選科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首先,中國企業持續積累人形機器人的全棧核心技術,是全球為數不多已生產出人形機器人成品的國家之一,在人形機器人市場已經占據了與發達國家基本一致的先發優勢,入場就拿到了一副比新能源汽車更好的牌。其次,中國的人工智能研究世界第二,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科)高端人才數量等于發達國家總和。再者,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產業鏈體系,這種優勢不僅沒有國家能夠替代,還會伴隨著產業更替日益完善。最后,中國是人形機器人最大的潛在市場之一,這一代中國年輕人在技術革新中不斷受益,更愿意接受和擁抱前沿技術,擁抱新技術的文化氛圍也在無形中減弱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阻力,并加速迭代優化,很容易造就強大的頂端優勢。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