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又一家芯片巨頭NVIDIA發布了二季度的業績預告,業界預告顯示營收環比下滑19%,這已是美國諸多芯片企業當中又一家公布了衰頹的業績,顯示出如今的美國芯片競爭力已在快速下滑。
NVIDIA的業績預告顯示作為增長發動機的服務器芯片業務已陷入停滯,二季度服務器芯片業務的營收為38.1億美元,與一季度的38億美元差不多;與游戲相關的業務則大幅衰退,這是導致它業績下滑的主要因素。
業績預告顯示NVIDIA二季度的游戲相關業務營收大約為20.4億美元,較一季度的36億美元大跌43.3%,該項業務也創下了近6個季度以來的新低,正是由于游戲業務的大幅衰退,導致它整體業務收入增速的大幅放緩,而此前5個季度它曾保持超過45%的增速。
其實這已不是第一家美國芯片企業公布衰頹的業績了,此前的Intel更是公布了虧損的業績。Intel公布的二季度業績顯示營收同比下滑22%,凈利潤為虧損4.54億美元,這是它數十年來的首次虧損。
還有高通公布的二季度業績顯示營收環比下滑2%,眾多美國芯片企業紛紛出現業績不佳,凸顯出曾經如日中天的美國芯片如今正陷入麻煩當中,或許正是美國方面看到了美國芯片的處境不妙,才不得不大舉補貼這些芯片企業。
導致美國芯片陷入如今窘境的原因,應該說與2019年以來,美國的舉措分不開。2019年美國對華為采取措施,由此導致全球各個行業的企業都擔憂芯片供應問題,因此全球芯片企業紛紛囤積芯片,打亂了芯片產業的秩序。
美國芯片曾因此而享受了近兩年的好時光,正如上述的NVIDIA業績曾連續數個季度大幅增長,美國模擬芯片、射頻芯片行業都取得了利潤的大幅增長,然而這終究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并非是市場需求激增所致。
由于美國的做法,品牌企業大舉囤積芯片,推動芯片價格上漲,投機資本加入進一步推升了芯片價格,甚至部分芯片價格上漲百倍。由此全球各國都開始擔憂芯片供給問題,紛紛擴張芯片產能,全球規劃了86個芯片生產項目,如今已有35個項目投產,芯片迅速從供給不足向供給過剩轉變。
其中中國芯片的發展更是讓美國芯片備受壓力,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采購國,2021年中國采購了4000億美元的芯片,占全球芯片市場的份額高達六成,但是今年前7個月中國進口的芯片卻減少了430億顆,而上半年的芯片出口量卻增長了超過兩成,顯示出中國不僅提高了芯片自給率,還開始對外出口芯片。
中國的芯片進口減少,而芯片出口在增加,這對于占全球芯片市場近五成份額的美國芯片來說無疑相當不利,有中國芯片企業就表示它的芯片具有美國同類芯片的功能,而價格卻只有它的四分之一,給美國芯片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相比之下,在美國的壓力下,中國芯片行業迎難而上,大舉擴張芯片產能,在射頻、電源管理、濾波器等諸多芯片種類方面都打破了空白,導致美國芯片曾經擁有的壟斷優勢正在不斷被削弱。
在2019年美國采取行動的時候,就有業界人士指出美國的做法最終將是捧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如今美國芯片陸續給出不佳的業績,意味著美國芯片行業正在承受這種后果。
更多信息可以來這里獲取==>>電子技術應用-A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