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全球半導體行業產能緊張,作為第一大晶圓代工廠的臺積電則是坐火箭一般躥升,不僅業績連創新高,股價也一飛沖天,今年初市值一度超過6000億美元,然而今年的情況變了,臺積電股價幾乎腰斬了。
7月1日是2022年下半年第一天,美國股市上半導體板塊通殺,費城半導體指數暴跌3.8%,臺積電ADR也暴跌6%,年初到現在已經跌了47%,與臺股價格基本沒有溢價了,顯示出美國投資者已經保守看待臺積電了。
日前有消息稱蘋果、AMD及NVIDIA三大客戶都削減了臺積電的訂單。
據悉,第一大客戶蘋果雖然已經啟動了iPhone 14的量產工作,而且備貨量高達9000萬部,但這個目標已經削減了10%。
除了蘋果之外,AMD及NVIDIA兩家GPU芯片公司也在削減訂單,主要是為了應對PC需求下滑及礦卡潮消退的問題,其中AMD傳聞削減了今年Q4季度到23年Q1季度中的大約2萬片7nm及6nm晶圓。
NVIDIA具體砍單多少沒有消息,不過他們也已經要求延遲并削減了明年第一季度的訂單。
眼下,消費電子產品供需反轉的惡劣狀況似乎超出預期。據Digitimes報道,業內人士透露,臺積電將于7月中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下修全年營收目標,原因是三大客戶罕見下調訂單量:
蘋果下調規模未知,但iPhone新機首批出貨量減少一成,此前預計iPhone 14 系列首批出貨量約 9000 萬部;
目前蘋果iPhone 14系列已經啟動量產,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剛對其銷量做出樂觀預測:“中國市場對iPhone 14的強勁需求可能會緩解市場對iPhone 14上市后訂單減少問題的擔憂”。
AMD和英偉達也向臺積電表明不得不調整訂單規劃,AMD削減第四季度至2023年首季約2萬片的7/6納米制程訂單;英偉達此前不惜巨額預付款,爭取到了臺積電更多的5納米以下制程產能,而現在卻向臺積電表明將延遲且縮減首波訂單。
這主要是因為PC市況需求急跌,以及挖礦熱潮消退影響,終端代理與繪圖卡業者庫存滿手,加上二手卡大舉倒向市場,以及電競PC需求未如預期強勁。
消費電子芯片價跌量減
終端消費性電子需求于二季度起已開始降溫,下游廠商高庫存及低需求沖擊下,近月來上游多個環節傳出價跌量減的消息。據《科創板日報》梳理:
臺灣經濟日報今日(1日)報道,MCU成為繼驅動IC、部分電源管理IC與CIS市況反轉之后,又一面臨砍單降價壓力的關鍵芯片,尤以臺廠鎖定的消費型應用價格壓力最大;
據Digitimes報道,業內消息人士稱,個人電腦和消費電子產品需求仍然低迷,沒有出現季節性回升跡象,DRAM和NAND閃存芯片的現貨價格從6月下旬以來開始迅速下跌,且存儲芯片現貨價格尚未見底,價格波動可能會持續到今年第四季度;
消費電子MOSFET面臨高庫存壓力,業界傳出,小信號、通用型MOSFET庫存水位落在3-4個月水準者不在少數,ODM、芯片商達首波降價協議。
全球景氣急轉直下,TV、手機與NB等眾多消費性電子需求跌速超乎預期,半導體、電子供應鏈庫存急速攀升,跌價與砍單潮迅速擴散。
其中,據半導體業者透露,臺積電近日突遭空襲,在手機方面,蘋果公司下調iPhone14首批9000萬臺出貨目標,砍單規模達到一成。在PC芯片領域,AMD和英偉達也因PC市場需求急跌及“挖礦”熱潮消退要求調整訂單。其中,AMD大砍7nm與6nm制程訂單約2萬片左右,時間點落在第4季度至明年一季度;NVIDIA原本9月將推出臺積電5nm新品,但因挖礦熱潮退燒, 傳將延后1季度拉貨。
消費性電子需求于第2季起已開始降溫,高庫存及低需求沖擊下,近月來不僅面臨價量齊跌困境的驅動IC業者不得不調整晶圓代工訂單外,日前三星電子更因庫存拉警報,突然釋出暫停供應鏈拉貨至7月底消息。
市場普遍悲觀認為,下半年將會持續惡化,去化庫存、砍單連鎖效應將會沖破半導體上游信心防線,除了臺積電的技術優勢,不受需求急跌影響,以及22/28納米主流制程等依舊搶手外,其他成熟制程產能已見松動。
不過,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6月時才表示,近期手機與PC等消費性電子需求確實疲弱,但對臺積電而言,車用、HPC需求相當穩定,甚至有些超出供應能力,臺積電也正好調整產品組合,整體來看,2022年全年產能仍是維持滿載。
蘋果下調規模未知,但iPhone新機首批出貨量減少一成,此前預計iPhone 14 系列首批出貨量約 9000 萬部;
目前蘋果iPhone 14系列已經啟動量產,知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剛對其銷量做出樂觀預測:“中國市場對iPhone 14的強勁需求可能會緩解市場對iPhone 14上市后訂單減少問題的擔憂”。
AMD和英偉達也向臺積電表明不得不調整訂單規劃,AMD削減第四季度至2023年首季約2萬片的7/6納米制程訂單;英偉達此前不惜巨額預付款,爭取到了臺積電更多的5納米以下制程產能,而現在卻向臺積電表明將延遲且縮減首波訂單。
這主要是因為PC市況需求急跌,以及挖礦熱潮消退影響,終端代理與繪圖卡業者庫存滿手,加上二手卡大舉倒向市場,以及電競PC需求未如預期強勁。
終端消費性電子需求于二季度起已開始降溫,下游廠商高庫存及低需求沖擊下,近月來上游多個環節傳出價跌量減的消息。據《科創板日報》梳理:
臺灣經濟日報今日(1日)報道,MCU成為繼驅動IC、部分電源管理IC與CIS市況反轉之后,又一面臨砍單降價壓力的關鍵芯片,尤以臺廠鎖定的消費型應用價格壓力最大;
據Digitimes報道,業內消息人士稱,個人電腦和消費電子產品需求仍然低迷,沒有出現季節性回升跡象,DRAM和NAND閃存芯片的現貨價格從6月下旬以來開始迅速下跌,且存儲芯片現貨價格尚未見底,價格波動可能會持續到今年第四季度;
消費電子MOSFET面臨高庫存壓力,業界傳出,小信號、通用型MOSFET庫存水位落在3-4個月水準者不在少數,ODM、芯片商達首波降價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前半期半導體產業下游需求保持結構性增長,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業務有望接力消費電子產品,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中的盈利增長點。
湘財證券分析師王攀認為,晶圓代工行業受下游需求結構性增長及供給端產能多處于建設階段影響,晶圓代工景氣度貫穿2022年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