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成名沖上熱搜,這樣的事情非常難得,然而昨晚卻有一則“烏龍”事件,引人哭笑不得。
5月16日晚間,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而泰”)發布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其聘請的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出具了相應的法律意見書。該份法律意見書的標題,將“臨時股東大會”寫成了“臨死股東大會”。
5月16日晚間20:01分,和而泰重新發布了該份公告。和而泰證券部工作人員對外回應表示,“他們這個地方寫錯了,公司已撤回修改”。
5月16日晚間,和而泰董秘羅珊珊表示,其現在正在跟那邊的律師溝通中。
有網友對此評論稱“大型社死現場”、“信息披露凸顯公司管理水平”;也有股民在和而泰股吧調侃稱“請問怎么才可以參加臨死股東大會?”;也有網友認為是故意為之,“搞噱頭,關注度被無緣無故提高,人氣值馬上猛漲,然后一開盤就漲停。”
據了解,按照規則流程,和而泰的法律意見書,由其合作的北京中倫律師事務所發布。數據顯示,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目前還擔任著數百家上市公司的法律顧問。
在此前和而泰披露2021年的年度報告時,就曾出現過更正、重發的情況。今年4月8日,和而泰發布2021年度非經常性損益披露差錯更正的公告,公告顯示,公司在2021年報中將控股子公司浙江鋮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收到的軍品增值稅退稅共計3318.54萬元認定為經常性損益。由于是首次收到軍品增值稅退稅,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將該筆退稅認定為非經常性損益,因此需要對2021年度報告中披露的非經常性損益進行調整,公司2021年度非經常性損益調增2089.69萬元。
至今,和而泰信息披露出現兩次低級錯誤,從上市公司治理角度而言,反映了其工作態度馬虎,對投資人不夠重視。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和而泰股價一蹶不振,截至5月16日收盤已跌去48.1%。
切入汽車電子賽道,Q1營收表現不佳
據筆者了解,和而泰在智能控制器行業發展二十余年,是國內高端智能控制器龍頭企業之一,擁有智能控制器領域700多位研發工程師,1700多項發明專利。公司產品長期占據全球高端市場,年產智能控制器近億套,15個銷售及服務中心遍布全球,是伊萊克斯、惠而浦、西門子、B/S/H/、GE、松下、TTI等著名跨國企業的核心合作伙伴。
此前公司發布的一季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為12.40億元,同比減少2.7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0.71億元,同比減少33.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非凈利潤0.57億元,同比減少42.58%。
和而泰表示,2022年第一季度,由于上游電子原材料供應持續緊張,導致部分電子原材料出現新一輪漲價的情形,關鍵核心器件價格一直維持高位運行,給公司生產經營成本帶來了較大壓力,加上受疫情影響,公司產能利用率 有所下降,以及人民幣匯率同比上年一季度進一步升值等原因,使公司報告期內毛利率有所下降,導致報告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出現同比下滑。
對此,公司時刻關注供應市場行情,與供應商及客戶保持緊密的溝通,實時制定應對策略,進一步提高產能 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保證生產交付的連續性及穩定,從而實現公司業務的穩定增長。
在近期公司披露的調研活動信息中,有投資者提問和而泰二季度生產情況,對此公司表示目前到料情況有所好轉,公司方面會根據到料情況加緊排產,提高產能利用率。且從目前在手訂單看,2022年需求端增速較好,公司也積極協調上游原材料供應,保證客戶交付,努力保證全年的生產交付進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告中和而泰對汽車電子業務以及訂單獲取情況和未來規劃也做了介紹。和而泰認為,目前車規級芯片短缺仍在持續,公司方面會積極應對,保證交付。在訂單方面,近期和而泰獲得了蔚來汽車包括車坐椅的控制、氣泵的控制、方向盤離手監測控制等項目的新訂單,以及比亞迪汽車BMS的控制項目、理想汽車的部分新項目訂單,以上項目均由公司自主研發設計。
顯然,隨著汽車的電子化、智能化和網聯化,越來越多的控制功能被引入,汽車電子在整車中的成本占比持續增長,尤其是在控制器層面,和而泰作為智能控制器行業的龍頭企業,長久以來也通過與各大高校的預研合作,在汽車電子方面儲備了動力系統、底盤系統、車載娛樂系統和車聯網等領域前沿技術,并結合公司多年在控制器及智能化產品領域的技術積累,為全球汽車制造公司提供多領域技術解決方案和部件產品,進而為終端消費者提供智慧出行服務。
筆者注意到,最近幾年開始,我國智能控制器行業呈現較快發展,隨著大小家電、家居、工具、汽車等終端產品朝著智能化發展,智能控制器作為其中的核心組件也迎來了爆發期。數據預測顯示,到2026年我國智能控制器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萬億,發展空間巨大。
目前,智能控制器行業國內份額向頭部集中,除了和而泰以外,國內還有不少知名玩家:
朗科智能——從事智能控制器及智能電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智能控制器主要應用于家用電器、商用電器、電動工具、智能電源及新能源等領域;
拓邦股份——國內智能控制器龍頭,智能控制系統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即以電控,電機,電池,物聯網平臺的“三電一網”技術為核心,面向家電,工具,工業和新能源四大行業提供各種定制化解決方案,主要產品有家電智能控制、工具智能控制、鋰電池及智能控制、工業智能控制;
方正電機——主營業務為微特電機、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汽車電子(發動機控制器)及家電智能控制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振邦智能——國內家電變頻控制細分的龍頭,主營高端智能控制器、變頻驅動器和數字電源等,應用在電動工具、汽車和家電領域;
貝仕達克——主營業務為智能控制器及智能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瞄準智能家居市場,積極推動與國內優質客戶在智能電源、智能家居等領域的合作;
A股公告低級失誤頻出
實際上,在A股上市公司中,在公告撰寫中出現失誤的不止和而泰一家。像洲明科技也曾在2021年4月發布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公告中錯寫“臨死公告”。
中航重機曾在關于2020年年度股東大會增加臨時提案的公告中出現“臨死會議”的失誤。
智慧松德(現更名為“福能東方”)曾在關于2018年半年度募集資金存放與實際使用情況的專項報告中出現“臨死股東”的失誤。
可以看到,諸多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內也犯下類似的錯誤,且存在筆誤的公告時至今日仍可在相關軟件平臺檢索到。
除了“臨時”、“臨死”諧音錯字的失誤以外,像科陸電子還曾在發布的“兜底增持補充公告”中,誤把“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寫成了“深圳市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凱迪披露了一則“公司債務到期未能清償的公告”,被投資人發現公告把簡稱錯寫成“*ST生態”,顯然連自己簡稱都沒搞清楚;再比如,2020年賽伍技術公告中一個重要財務數字后面漏了個“萬”字。
小結
眾所周知,信息披露制度亦稱“信息公開制度”。這是上市公司為保障投資者利益和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而依照法律規定必須公開或公布其有關信息和資料的規定。
在各國的證券法規中,都對信息披露制度有著明確的規定:實行信息披露,可以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及其發展趨勢,從而有利于證券主管機關對證券市場的管理,引導證券市場健康、穩定地發展; 有利于社會公眾依據所獲得的信息,及時采取措施,做出正確的投資選擇; 也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廣大股東及社會公眾對上市公司進行監督。
從上市公司治理角度來看,在如此重要的公告內發生低級錯誤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工作態度馬虎,過于粗放的經營管理,對投資人不夠重視,工作的嚴謹性也容易遭到投資者質疑和吐槽。企業或券商在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時,理應走心,保障投資者更好地行使對企業的知情權。對于此事,各位讀者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