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具有低能耗、輕污染等傳統燃油汽車不可比擬的優點,可以改善能源緊缺與環境污染等問題,所以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研發,并作為中國戰略新興產業和“中國制造2025”的重點領域。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在政府大力持續的扶持引領下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新能源汽車拓寬產業邊界,其對經濟的拉動也將越發活躍。他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車發展,表面上看改變的是汽車產業,實際上影響和改變的是多個關聯產業和汽車生態。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正在逐步演變成汽車、能源、交通、通信等多領域多主體參與的“網狀生態”,產業融合創新進一步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從“十五規劃”開始發展新能源汽車,組織實施了“十五期間國家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重點開發汽車整車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技術,期間推出了26項國家標準,累計796項國內外專利,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在電動汽車研發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公共平臺技術方面,建立了新能源汽車標準體系和整車、電池、電機測試平臺。整車技術方面,實現了純電動汽車續航、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提高。燃料電池轎車采用“電—電混合”動力系統平臺技術方案,實現了燃料電池城市客車在燃料電池和蓄電池混合動力、電動化底盤、整車控制等三大系統的應用和在燃料電池耐久性、氫氣安全性、整車燃料經濟性等三大技術領域均取得重要突破。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仍以國內布局為主,“走出去”的黃金窗口期在逐漸壓縮,中高端新能源汽車產品在全球影響力較小,芯片、鈷資源等關鍵技術或資源仍依賴進口等等,這些都將使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全球化發展受阻。隨著我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提出,將使中國汽車全球化發展迎來新契機,新能源汽車將成為重要突破口。新能源汽車正朝著綠色、環保、智能方向發展,在中國提出的“雙碳”目標下,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有助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新能源汽車市場頗為“鬧心”。受全球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影響,不少車企紛紛漲價,動輒幾千甚至幾萬元;有的受疫情影響,整車生產已暫停;而交付時間往往也長達幾個月,讓消費者直呼“捉急”。
新能源汽車行業前景是非常好的。近幾年隨著發動機增壓技術、直噴技術、稀薄燃燒技術、可變進氣技術、氣缸暫停技術、自動啟停技術等新技術的逐步普及。變速箱也會朝多檔(高于7檔)液力變矩和CVT/DCT發展,另外制動回收也是同樣道理。同時LPG、CNG、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選擇也會在不同國家出現。現在市場以Prius為技術代表的油電混合動力會逐步被市場接受,價格會逐步和傳統動力縮小差距。
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理由之一是,汽車發達國家都在發展新能源汽車,中國不能落后。中國近代歷史告訴中國人,“落后要挨打”。中國選擇了一條不與其他汽車強國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同的技術路線,一是中國汽車產業要擺攤“落后”局面,二是中國要實現汽車強國的目標。
新能源汽車潛在的市場前景已吸引不少地方的關注。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以及川渝地區,近期包括重慶、合肥、海南、柳州等地都相繼披露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的行動。這些地方希望通過發展新能源汽車,以進一步推動本地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激發經濟活力。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起步晚,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相關政策更加健全,技術研發制度更加成熟,市場發展穩定有序。基于環境保護、能源安全、建設工業強國的考慮,新能源汽車未來仍是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政府重點扶持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