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美國商務部正式將我國無人機巨頭大疆列入“實體清單”,“享受”華為、中芯國際同等待遇,在某些領域進口包含美國技術的元器件、使用美國產品時開始受到美國商務部的嚴格審核。
雖然大疆很快回應說,“大疆對美國商務部的決定感到失望”,但依然表示“美國的客戶可以繼續正常購買和使用大疆的產品。”
而且,一直到今天,大疆在全球無人機市場的“霸權”依然無法撼動:市占率始終維持在70%-80%之間,甚至在制裁發起國美國也占據了超過70%的份額。更有意思的是,在被列入實體清單后,美國軍方依然在特批購買大疆,而且近期各種被魔改的大疆無人機又由西方國家源源不斷的送往烏克蘭,大疆實力有多強,不必多說。用網上一句話總結:如果把大疆比喻成手機行業的蘋果,那么他連一個像三星一樣的對手都沒有。
為什么大疆能在被列入實體清單后依然維持產品正常研發生產,甚至出現逆勢增長的態勢?難道大疆無人機沒有使用任何美國芯片嗎?
答案當然是不可能的,這么說吧,放眼全球科技企業,但凡需要使用芯片的,基本不可避免要使用美國半導體企業的芯片。
而至于大疆,根據《日經亞洲評論》對其旗艦產品Mavic Air 2無人機的拆解,大疆不但使用了美國芯片,而且還使用了大量的美國芯片:核心芯片中除控制螺旋槳的芯片為大疆自研外,電源管理芯片來自德州儀器、功放和濾波器來自Qorvo,其他各類關鍵芯片也多來自美日歐韓。
因此,大疆必然會受到實體清單的嚴重影響。但相比手機、平板電腦等大眾常用的消費電子產品,一方面無人機更新換代周期較慢且相對小眾、生產數量較少,芯片采購壓力相對較小,另一方面無人機體積較大、功能單一,在芯片設計與制造上沒有手機芯片要求那么復雜、對芯片制程要求也相對較低,因此,相比于華為,大疆明顯有更長的時間、更充分的準備期可以實現自研或國產替代,這也是為什么大疆在被加入實體清單后,就跟沒事兒一樣的主要原因。
何況被加入實體清單也不代表芯片完全斷供,而是在美國商務部審核下的放行,比如華為,目前已經使用高通芯片推出新一代智能手機,雖然5G相關元器件由于美國方面的管控被嚴令禁止采購。
但長遠來看,實體清單的風險對于企業來說畢竟是肉中刺,如果想將其從根上拔掉,除非實現產品核心技術的真正全自研。
這也是大疆一直在努力嘗試去做的事情,比如對于無人機來說最重要的芯片——圖像傳感器CMOS芯片,大疆就聯合國內創業公司長光辰芯完成了兩款8K超高清CMOS圖像傳感器的研制。
而就在大疆被加入實體清單悄無聲息的渡過1年多后,大疆竟然因為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軟件公司的所作所為而再度站上輿論的風口。。
這家跳出來的名為Figma的美國設計軟件公司,在3月12日,發送給其所有大疆客戶一封郵件,郵件中稱其遵照美國法律法規,將開始凍結大疆團隊成員的賬號,大疆的用戶不能再訪問其在Figma上的數據。
此事很快引起軒然大波。因為相比于其他工具類軟件,Figma采取的是典型的SaaS模式,所謂SaaS,即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相較于傳統軟件下載到電腦后使用的模式,SaaS是通過網絡直接提供軟件服務的。
SaaS平臺供應商將應用軟件統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務器上,客戶可以根據工作實際需求,通過互聯網向廠商定購所需的應用軟件服務,按定購的服務多少和時間長短向廠商支付費用,并通過互聯網獲得Saas平臺供應商提供的服務。
也就是說,使用Figma不需要下載軟件,設計師們可以直接使用瀏覽器跨平臺、跨操作系統在線合作完成設計,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
也因此,Figma于2016年9月正式上線后,僅用時4年時間便取得了市占率第一的成績,2021年達到了百億美金的估值。
而同樣由于Figma是SaaS模式,相比于傳統軟件,一旦其對某些客戶“斷供”,那么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因為其服務全部都來自于供應商的服務器,界面僅僅是瀏覽器,那么只要其停止服務,用戶側是沒有任何數據、軟件本體的保留的。
換句話說就是,SaaS軟件的斷供,是不給客戶任何緩沖時間的。
因此,Figma毫無預兆的對大疆設計師們的停止服務,引起輿論一片嘩然: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某款軟件斷供的問題了,而是在SaaS模式越來越普及的背景下軟件安全的問題了。
不過讓人難以理解的是,目前雖然被美國加入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多達600多家,但此次Figma更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僅對大疆采取了停止服務的行動,而清單內其他企業暫未受到影響。而且,Figma所在領域可以說一點都不特么敏感又不重要,沒聽說哪家科技公司因為無法做UI界面設計倒閉的。。
所以,Figma莫名其妙的當了吹哨人:一是讓相關企業(尤其是清單內企業)認識到了海外國家SaaS軟件在為專業人士帶來便利的同時風險也是成倍增加的,為國內整個SaaS軟件國產替代踩下了加速油門;二是讓國內Figma的競品瞬間上位,相當于主動放棄了國內龐大的產品設計市場。
尤其第二點,雖然Figma在細分領域內市占率很高,但不像操作系統、個別工業設計領域的軟件,產品、UI設計軟件是一個難度相對較低、壁壘不高的領域,并不是一家獨大、完全壟斷,Figma僅在國內就有MasterGo、即時設計、Pixso等多個功能相近的替代產品,巴不得Figma快點給我“死”。
而此次事件發酵后,這幾家國產競品都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出來宣傳自己產品,紛紛引入Figma格式文件導入功能:MasterGo官網流量暴漲超過平時10倍;即時設計的員工稱,他們自從3月12 日開始在加班幫客戶做遷移;3月14日,孵化Pixso的萬興科技(300624.SZ)盤中股價一度觸及20%漲停板。
因此,Figma此次行為,說不上有多壞,但是蠢確實是一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