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傳出新消息,要在10年內投800億歐元,建立晶圓廠,對抗臺積電。而第一步是先在德國投1200億元,建立兩家晶圓廠,2027年就要投產2nm。
至于臺積電、三星,那就不用說了,早就在晶圓制造上,花重資,今年就要進入3nm,至于2nm,預計在2024年或2025年就會實現(xiàn)。
說真的,目前全球也就臺積電、三星、英特爾這三大廠商的工藝進入了10nm,也只有這三大廠商,有能力,有實力在先進工藝上不斷進步,其它的芯片巨頭們,在這三巨頭前,還真不太夠資格。
三家廠商火拼先進工藝,不過是為了搶市場,搶位置,畢竟先進工藝的市場就那么大,養(yǎng)活不了太多的企業(yè),誰的技術更強,更先進,誰就占了先機。
事實上,除了拼先進工藝外,這三家巨頭目前的比拼,還涉及到了另外一個領域,那就是先進封裝技術。
因為在后摩爾時代,先進封裝可以在不提升芯片工藝的前提下,獲得性能的提升。
比如臺積電有CoWoS Chiplet先進封裝技術,三星搞了自己的I-Cube、X-Cube、R-Cube和H-Cube四種先進封裝方案。英特爾搞了新的三大先進封裝技術,分別為Co-EMIB、ODI和MDIO。
而在此之外,intel、臺積電、三星、ARM等一共10大巨頭還成立了小芯片聯(lián)盟,搞出了一個UCle標準,也是基于先進封裝的技術。
但讓人遺憾的是,這三大巨頭不管是火拼先進工藝,還是火拼先進封裝技術,大陸的廠商都只能看戲,參與不了。
一方面是先進工藝方面,國內目前最先進的還在14nm,離5nm、3nm、2nm這些還太遙遠,沒資格參與。
另外一方面是這3大巨頭的先進封裝技術,國內也用不了,也沒有這技術,更多的還是針對于一些成熟工藝的標準封裝技術。
可見,對于大陸的芯片企業(yè)們而言,路還很漫長,還需要繼續(xù)艱苦努力,目前離參與的資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