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人工智能 > 業界動態 > 中國AI芯片提前進入肉搏期

中國AI芯片提前進入肉搏期

2022-03-17
來源:技術大院
關鍵詞: AI芯片

  AI芯片市場將進入一個洗牌的時刻,那么,AI芯片在中國的這場狂歡還會持續多久?

  熱錢熱土也就看個熱鬧

  近三年里,AI芯片領域的融資出現了兩筆超級融資:

  初創公司壁仞科技在成立18個月,融資超47億元,創下了國內芯片創業公司的最大融資紀錄

  摩爾線程成立不到一年,融資數十億元,估值超百億

  真金白銀不斷涌入。根據第三方分析機構統計,僅2021年前四個月,中國AI芯片行業的投融資規模達到89.65億元,涉及投融資事件20多起。

  微信圖片_20220317093441.png

  隨著各行各業的企業都開始進入IC行業,人才需求量猛增。但是人才培養的速度完全跟不上需求的增長。因此,新進入的企業高薪挖人,高薪搶人已經成為常態。應屆生的薪資水漲船高。趨勢上看,年薪百萬也不是不可能的。

  能夠拿出高薪的企業有兩種:

  其一,拿到大筆融資的初創企業

  其二,入局IC的互聯網巨頭

  對于初創公司來說,要對得起投資人的大筆投資,技術團隊必須建立起來。往往投資人的壓力也比較大,一般需要在一定時間之內,建立多少人的隊伍。時間一到,是需要向投資人匯報的。因此,技術團隊建設,往往比較急。而恰恰這類企業,由于知名度不夠,招人還不太容易招到。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就用更高的薪水來吸引人才。如果50%不夠,那就雙倍。反正投資人的錢是必須要花的。

  其實,也不是所有的初創企業都有實力不計代價的砸錢。如果沒錢怎么辦?可以許諾股份。由于沒有上市,估值就有很大的隨意性。因此,招人的時候,可以許諾價值數百萬的股份,一樣可以吸引很多人加入。當然,到變現的時候,就要看造化了。

  另外一種企業,就是大名鼎鼎的互聯網巨頭。財富,聲望都完全吊打創業公司。無論是老BAT(百度,阿里,騰訊)還是新三巨頭(字節,阿里,騰訊),都已經入局。這類企業,資金雄厚,認準一個行業,重金投入,然后將整個行業洗牌。

  共享單車,滴滴快滴大戰,外賣,這些企業以及代理,憑借雄厚實力,砸入重金,瘋狂補貼。一般企業哪里見過這樣的世面?要么被收購,要么就得倒閉。

  如今,這些企業進入到芯片行業。傳統芯片行業,憑借搞芯片賺取的微薄利潤,如何和這些互聯網企業競爭?

  這些企業的海量資金,完全不是來自于芯片,而是流量。

  他們可以拿出傳統芯片企業難以拿出的薪水,再加上初創公司難以企及的名氣,成為了吸引人才無往不利的大招。

  芯片行業并不是暴利行業。要不是中美科技戰,芯片行業可能根本不會吸引眾多人才的注意。

  傳統芯片公司,像海思這樣的,背后有著實力雄厚的靠山的企業少之又少。長期以來,更多的企業一直在歐美等芯片巨頭的陰影之下發展。這些企業,可能原本以為自己有了機會,有了出頭之日。原本只買外國芯片的設備公司,也開始買國產的芯片了。還沒來得及高興,互聯網公司來了。

  這就出現了非常吊詭的現象:芯片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很多芯片公司也打開了市場,結果赫然發現,自己的團隊,或被挖空,或集體出走。

  以往,芯片公司往往會死于沒有市場,如今,他們的死亡的可能又多了兩樣:

  死于沒有產能

  死于沒有員工

  很多芯片的工程師,離開了真正做芯片的企業,進入了沒有芯片基因的互聯網公司。市場角度看,似乎沒有問題。但是總覺得不太對。

  我們來看看美國。芯片公司和互聯網公司,似乎分工更加明確。微軟也走硬件,但是xbox的芯片還是找的AMD來做,而不是自己招人。facebook沒有聽說搞芯片。google確實有這方面的消息。但是主要還是研究性質,可以理解為眾多前沿方向之一。

  是不是互聯網公司和傳統芯片公司強強聯合更好一些,而不是重復建設?比如阿里平頭哥前身是阿里收購的中天微電子,經過整合發展而來。吞并是一個方式,但是個人認為更好的方式是,類似于微軟和AMD的關系。讓芯片公司為自己定制專用的集成電路。

  互聯網企業,賺的是快錢,芯片,卻是需要長期的投入,卻往往看不到什么利潤。互聯網企業現在可以重金砸向芯片,如果不見什么利潤的話,會不會始亂終棄,最后搞得一地雞毛?那就真的是歷史的罪人了。

  讓泡沫再飛一會

  正如前文所說,各種相關不相關的公司都開始涉足芯片,造成的結果就是原來真正做芯片的公司被挖的肉疼。

  招聘網站有數據顯示,剛畢業就可以達到50萬。而這50萬,據說僅僅靠刷題刷了半年就做到了。

  50萬,到印度,是不是可以組一個團隊了?

  從工程師的角度,我們當然希望薪水高一些,這無可厚非。但是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風險正在孕育之中。

  薪資暴漲,表示需求遠大于供給。然而,很多需求其實只是重復建設,反而讓真正的需求難以滿足。

  西方的芯片公司忙著合并,收購,做整合。而國內的公司趨勢卻相反。原有大公司團隊紛紛出走,成立創業公司。原因很簡單,融資太容易了。

  假設,一個公司的一個soc團隊出走,成立一家新的公司。這家公司做的東西必然也和之前從事的方向接近甚至相同。芯片都是低水平重復,這不就是重復建設,浪費資源嗎?

  這個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資金,卻沒有做出什么有效的效果。只不過,重新做了mask,foundary受益了;重新買了EDA軟件,EDA公司受益了;重新買了IP授權,ARM這樣的IP公司受益。

  思來想去,這受益怎么還TM是國外的公司啊?

  當然,這個過程中,肯定有一些國外的芯片被替代,但是大量的浪費也是必然。不只是資金,人才浪費也極其嚴重。

  搶人風潮導致員工離職率高。可能剛剛入職一年,一個項目沒做完,又被挖走。沒辦法,薪資跳漲啊,然后這位員工又開始到新的公司熟悉環境。

  人才其實一直在空轉,一個行業成這樣絕對不正常!

  馬斯克曾在推特上談及為什么要做AI芯片——要解決自動駕駛問題,就必須解決真實世界的 AI 問題。需要擁有很強的 AI 能力以及超強算力,一旦擁有了解決上述問題能力的AI芯片,其他的(能力)不過錦上添花。

  算法早已不是制約AI發展的瓶頸。業內對此已有共識。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1)上,AI芯片取代算法公司成為絕對主角。

  一個確定而巨大的應用場景是AI芯片的關鍵。

  好賽道永遠不缺資本,AI芯片行業確實有機會,目前也出現一些不確定性因素。這個進程比預想中來得快,相比于2018年中國在AI芯片上的狂熱,如今,誰能率先落地產品、構建生態,誰就能在這場競爭中突圍。

  三年時間,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已經能夠跑出產品、推向市場,而沒有場景和產品的AI芯片公司當下很難拿到專業投資機構的投資了。

  只是現在整個圈子熱錢依然多,裹挾了許多國民愛國情感在里面,泡沫可能還會再飄一陣,但是這種熱情的背后透露出來的是急功近利的產業氛圍,不會飄太久。

  提前進入肉搏戰

  如果盤點當前中國活躍的AI芯片公司會發現,這些公司基本成立于2018年前后。2020年開始,主要融資都發生在相對成熟的企業,基本已經獲得了1-2輪,甚至2輪以上融資的AI企業,這一趨勢在之后的兩年里更為明顯。

  這與大洋彼岸的美國不同。美國的人工智能產業已經經歷了三個發展浪潮,而最近一次起始于21世紀初,時間上要比中國早,經過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后,開始進入平穩期,并著重于在實際工業(如自動駕駛、語音及圖像處理、服務機器人等)中的應用。

  美國AI芯片企業NeuronBasic Technology首席科學家王紅衛表示:雖然AI的第三次浪潮得益于芯片技術的高速發展,但美國的創投圈對AI芯片概念的初創公司興趣不大。這是因為他們清楚:

  如果要將復雜的AI算法運行于芯片上,需要用到最先進和復雜的芯片工藝,從而需要巨量的投資

  另一方面,半導體在美國已經是一個夕陽產業

  這種情況下,高端AI芯片,一般會被納入到大公司下面去做。

  反觀中國,AI芯片概念在開始中國火起來的時間點恰好是AI算法公司進入殘酷淘汰期,由于專業的半導體產業投資人看到這個趨勢更早,2017年,他們已經在開始看和投一些AI芯片公司了。2018年,一些非半導體專業投資基金開始進入AI芯片領域。

  很多AI芯片公司都是先選擇從較為簡單的云端推理芯片入手,不論是AI推理芯片公司,還是AI訓練芯片,都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的香餑餑。只是,在贏家通吃的芯片行業,一場競爭激烈的淘汰賽必將發生,誰能生存到最后?

  有新型算法,為了這個算法專門做一款AI芯片,但沒有場景的公司,專業的投資人現在已經不會再投。可以這么說:沒有產品的AI芯片公司很難再拿到融資了。

  握著“金剛鉆”,還找不到“瓷器活”的企業,淘汰是必然選擇。

  AI芯片初創公司在彼此肉搏的過程中,還不得不面對巨頭的兵臨城下。當擁有數據絕對話語權以及經濟實力的巨頭進軍AI芯片,意味著對于AI芯片初創公司,競爭壓力將逐漸增大。

  許多人擔憂,這樣的情景與2016年那場AI算法泡沫破滅有點相似。一旦數據巨頭也進入AI芯片領域,對于這個領域的初創公司來說,是否也面臨曾經AI算法初創公司所面臨的窘境和瓶頸——要么被吞并,要么被淘汰。

  結語

  熱火朝天的AI產業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

  AI發展至今,已經經歷過三次浪潮:

  第一次是50年代,AI從誕生到模擬人,最后失敗了被冷落

  第二次是60、70年代,專家系統的熱潮

  第三次是80、90年代神經網絡興起

  每一次,都是在理論認知突破后嘗試場景化、硬件化,又都由于理論的局限,造成產業的退潮。不過,這一次,AI產業的浪潮與以往不同。半導體產業的飛躍極大推進了AI理論的場景化、硬件化。再往后,AI產業發展的根本瓶頸已經不是芯片技術本身,而在于建立在基礎理論之上的,對架構的突破。

  基礎理論上的瓶頸反映到當下AI面臨的挑戰中,在找到具體應用場景后,AI公司往往需要面臨三大難題:

  功耗問題,以自動駕駛為例,當理論上已證明算法可行,但把算法放到真實場景中,在車內測試,現實情況是,一旦開啟自動駕駛模式,航程旋即大幅度縮水

  本地化問題,如果將算法和數據都放在云端,一旦網絡出現問題,車的安全就失去保障,故而在實際場景中,必須有本地化處理的能力

  突破時間的限制,所有AI實際場景應用都有時間限制,而現在的云端算法往往還不夠快

  除了底層的理論突破,還有一點我們要明白:芯片的發展已經逼近物理極限。未來行業競爭所受到芯片制造工藝的制約已經不大,芯片將要往應用方向走,降低功耗將會在一段時間內成為AI芯片優化的方向。

  谷歌和亞馬遜,這類平臺公司建了很多超算中心,已經在很早就意識到一個關鍵問題——如果算力翻倍,除了硬件成本要翻倍,電力供應和電費成本更是個瓶頸,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理論的突破,因此公司都開始在大力支持從芯片技術到算法理論的創新,以此應對升級算力中能耗的挑戰。

  雖然中國AI公司在應用場景上走在世界的前端,但同樣需要意識到的是中國在AI前沿基礎研究上明顯落后于國外。創業公司在算力的比拼和角逐中,更要對現有AI理論的局限和邊界有清醒的認識。

  AI芯片市場將進入一個洗牌的時刻。回到筆者在開頭提到的問題:AI芯片在中國的這場狂歡還會持續多久?

  一個合理的商業模式很重要。一位產業投資人如此描述這種商業模式,做AI云端訓練芯片,一定要跟客戶緊密綁定,你想用什么我就做什么,邊掙錢邊迭代,我做的比你快,比你自己做更省錢,成功幾率更高,這種合作模式就能夠持續。

  但如果一家AI芯片的初創公司的模式是,告訴客戶自己的技術很厲害,你需要給我付錢,但是我們需要做一些研究,需要一段時間。這種科學家思維的做法,在講求效率和利潤回報的商業社會,很難闖出來。

  雖然目前資本市場熱錢還很多,泡沫還需要膨脹一陣,但筆者認為將會很快進入冷靜期。如今,專業投資人對于有算法但沒場景的初創公司已經不會再投了。在“老大吃肉、老二喝湯”的半導體行業,頭部效應明顯。AI芯片本身有多個產品線和賽道,每個產品線里最后會跑出來兩三家公司,這是將來的格局。




微信圖片_20210517164139.jpg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三级 | 尤物tv已满18点击进入 | jyzzjyzzjyzz日本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手机视频 |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播器 | 久久久青青久久国产精品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蜜臂 | 鸥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 | 成年人在线免费网站 | 97在线碰碰观看免费高清 |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男人天堂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影院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英文 | 国产午夜毛片v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高清性刺激毛片 |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 日本a级毛片视频播放 | 最爽的乱淫片免费 | 色狠狠色综合吹潮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 亚洲三级一区 | a性片| 一级特色大黄美女播放网站 |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 欧美一级久久久久久久大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美国成人免费视频 | 日韩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 欧美大片欧美毛片大片 | 特级毛片全部免费播放器 | 国产乱子伦真实china | 99re伊人 | 美国一级毛片不卡无毒 |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 |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 亚洲高清成人欧美动作片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