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高出普通計算機數十甚至數百倍算力的量子計算機,是吸引了無數科技公司、大型學術團體乃至中國政府的研究熱點。
近年來,量子計算機發展迅速,“九章”、“祖沖之號”、“祖沖之二號”等相繼問世。與電子計算機類似,量子計算機的高效運行和使用,離不開軟件的配套支撐。量子軟件須滿足量子計算底層物理原理和算法邏輯,具有較強專業性和特異性,主要包括量子程序編譯器、量子測控軟件等。
顯然,量子軟件是連接用戶與量子計算硬件設備的橋梁,量子計算軟硬件的結合,將為更多不同行業人士進行量子計算相關理論研究和應用探索提供便利。
其中,Google與微軟兩大巨頭在這方面已有應用成果。Google開發的TensorFlow Quantum專注于量子數據并建立混合量子經典模型。它集成了Cirq中設計的量子計算算法和邏輯,并提供與現有TensorFlow API兼容的量子計算原語,以及高性能的量子電路模擬器。微軟則發布一種專門針對量子計算機的新編程語言Q#和量子計算開發套件。
現在,中科院軟件研究所團隊也宣布,成功研發全新量子計算編程軟件——isQ-Core,并成功部署至世界領先的超導量子硬件平臺。這是國產量子計算軟硬件結合邁出重要一步。isQ-Core由中科院軟件研究所與北京中科弧光量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技術團隊聯合開發。
isQ-Core量子編程語言及其編譯器具有簡潔、易用、高效、擴展性強、可靠性高等特點,能為量子計算用戶提供許多便利。當前,isQ-Core已成功部署至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量子計算云平臺。該平臺是目前國內硬件規模最大的量子計算云平臺,由“祖沖之號”研究團隊提供硬件支持,并將引入“祖沖之二號”(66量子比特)的計算能力。
據光子盒了解,圍繞“祖沖之號”研究團隊開發的量子芯片,國盾量子和中科大開發了超導量子計算操控系統ez-Q Engine,中科院軟件所和弧光量子開發了量子計算編程軟件isQ-Core,以及國防科技大學聯合華東師范大學等國內外團隊開發了“青果”(Quingo)量子編程語言。
至此,在各方團隊的努力之下,圍繞“祖沖之號”研究團隊開發的量子芯片已經完成基礎層和開發層的搭建,為量子計算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isQ-Core將持續升級,增加、完善更多功能,與我國量子計算硬件協同發展。
顯然,量子計算的未來是必然的,不論是數字化轉型,還是元宇宙的搭建,量子計算商業化之路,也將是顛覆未來的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