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確實停更得有些久了。人就是這樣,一旦停下來,想要再重新開始就需要付出格外大的努力才能再回到原來的軌道里。期間也有很多朋友在后臺或者真人催更,感謝大家的關注。
剛好在上周五參加了一個愛范兒主辦的“元宇宙”直播討論,在直播里也提到了我對元宇宙的一些觀點。既然已經準備了內容,干脆就把直播里的觀點整理成一篇推文,也算公眾號重啟的開始吧。
問題一:什么是元宇宙?
我覺得元宇宙是一系列未來趨勢的集合。從技術底層的VR/AR的應用,區塊鏈技術對元宇宙資產的加持,到虛實結合的宏大敘事,元宇宙就像一個框,幾乎所有代表未來互聯網趨勢的重要方向都可以放進去。簡單的說,元宇宙這個概念有點像“一個元宇宙,各自表述”:扎克伯格認為元宇宙是VR;蘋果和微軟則認為元宇宙是AR;Roblox可能覺得元宇宙是游戲。不同的領域和行業,對元宇宙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解讀。
你要問這個趨勢我是否認可,我其實是認可的。我認為元宇宙代表了互聯網發展的下一階段的大致方向。我用的是“大致”這個詞,一方面是因為元宇宙的概念本身就很模糊,另一方面真正的元宇宙離我們還很遙遠,對于遙遠未來的預測如果過于精確,往往容易出現較大偏差。這個大致方向,業界已經給了一個公認的命名:Web3。
趨勢我認可,但是對現狀,我覺得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我傾向于把元宇宙的應用分為兩個維度來看:消費元宇宙和工業元宇宙。
消費元宇宙指的是面向C端消費者的元宇宙,我認為這個領域的現狀離理想中的元宇宙還有很大的距離。從入口來看:VR今年算剛剛完成從0到1,Oculus Quest2 這個終端已經賣到了1000萬臺,但至今也缺乏真正的殺手級應用。我盡管自己也買了一臺Oculus Quest2,但是確實只會隔一段時間拿出來升級一下最新版的軟件,看看又增加了哪些功能,并沒有高強度高粘性的應用場景;AR就離消費者更遠,盡管蘋果已經發布AR Kit多年,幾年前的iPhone發布會上就公布了各種AR的游戲,但是至今也沒有一個游戲能夠破圈,積累足夠的用戶群體。目前官方傳言的明年發布的蘋果AR眼鏡有可能改變這一現狀,但我們目前也只能夠期待一下這種可能性了。
Microsoft Hololens2
在AR領域走得最遠的品牌是微軟。Hololes2 可以說是目前這個星球上最好的AR眼鏡,但是如果你親身體驗過就會知道,Hololens的顯示效果,尤其是FOV(視場角)還很有限,以目前的應用場景和使用體驗,對于C端消費者來說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說完了消費元宇宙,就該講工業元宇宙了。雖然在消費級市場里AR還沒有成功,但是在工業領域,在B2B領域里,VR/AR已經有了相對比較完善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型。在階段上來講是要領先于消費元宇宙的。
問題二:什么是工業元宇宙?
說到工業元宇宙,不得不提的一個概念就是“數字孿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個詞。數字孿生,其實就是真實產品或者設備在虛擬空間中的映射。最早的數字孿生技術是應用在航空領域的。我們知道飛機整天在天上飛,飛機上的各個零組件的運行狀態和保養信息無法高效獲得。通過充分利用物理模型、iOT傳感器數據、運行歷史等信息,去構建一個真實飛機的虛擬映射模型,這個我們就叫數字孿生體。有了這個虛擬的數字孿生模型,我們就可以高效地監控飛機的運行狀態,確保飛行質量。
這種虛實結合,虛實映射的狀態,實際上跟今天我們講的元宇宙的概念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我們把這種應用在工業領域的數字孿生及其衍生技術叫做工業元宇宙:Industrial Metaverse。
到了今天,數字孿生已經廣泛應用在了工業制造的各個領域,用以輔助產品設計、產品制造、實驗分析、工程建設等的模擬應用,顯著降低試錯成本。
所以,落實到具體行業,元宇宙并不遙遠,最近幾年,工業制造領域數字化轉型全面落地,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工業制造體系初見雛形,很多頭部企業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在“工業元宇宙”的道路上進行了積極的嘗試與實踐,并找到了諸多有價值的落地場景。而這些場景的真正落地離不開AR增強現實技術。
以離散型制造業為例,傳統方式首先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將產品進行虛擬的設計開發及仿真驗證,再通過數字化制造的手段將其加工、制造,最終組裝成產品。隨著物聯網技術(IoT)的廣泛應用,交付后的產品或設備具備了智能互聯的能力,這樣在云端就形成了一個完全虛實映射的數字孿生體。而在AR增強現實技術的應用過后,企業又可以將數字孿生中重要的信息,包括文字、圖像、三維模型、音視頻等虛擬信息疊加到真實世界中,兩種信息互為補充,從而實現對真實世界的“增強”。
過去數字孿生體和設備本體之間是分開的,分別存在于現實中和電腦中,有了增強現實AR技術,兩者就可以做到虛實融合,而這種融合恰恰是通過AR的手段賦能予人,真正實現了“數,物,人”的深度融合。
講到這里大家聽著可能會有點抽象,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這個視頻是ALVA Systems一些AR相關技術的演示,大家可以看一下AR在工業領域里是怎么應用的。
以上這個Demo展示了一個十分常見的工業AR應用場景。工業現場的一線員工在進行設備運維管理工作時,借助ALVA自研的AR模型識別(Model Recognition)功能,現場人員僅需掃描設備實體,即可獲得一個置于真實設備之上的數字模型,模型支持360度追蹤查看,進而更加清晰直觀地顯示設備細節信息、運行狀況以及操作步驟。這一應用有效降低了一線人員的技術門檻,在人員短缺以及跨區域技術支持無法響應的當下,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專業人員短缺帶來的影響,顯著降低成本。
事實上不局限于這一案例,AR在制造領域能夠賦能的場景有很多,覆蓋了從研發設計、概念驗證、生產制造、營銷推廣,一直到售后支持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特別是在AR遠程協作、AR虛擬培訓、AR操作指導方面,在一些受疫情影響以及專業人員短缺問題嚴重的領域已經有了非常成熟和廣泛的應用,也有越來越多地制造企業選擇將AR應用引入到企業發展戰略中。
這里我們可以再看一個視頻理解一下AR增強現實帶來的”數物融合“在工業領域還能在哪些場景使用。
這個視頻是ALVA和西門子合作的IoT展廳,展示的是ALVA針對工廠車間IoT數據可視化制作的Demo。運維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手機、平板以及AR眼鏡等移動終端實時查看環境溫度、電機溫度等設備狀態信息,同樣通過ALVA的AR模型追蹤功能,讓數據信息準確地浮于對應的真實設備之上。方便運維管理人員隨時查看不同設備的振動數據等運行狀態,及時發現異常情況,降低停機風險。
看完這些視頻,大家可以了解到,AR增強現實和數字孿生的應用在工業領域里已經有了很多落地場景。
以上就是工業AR,或者說工業元宇宙目前應用的現狀。相比消費元宇宙,由于場景的固定可控,使用導向更多是價值導向而不是體驗導向,所以盡管目前AR增強現實設備的實際體驗仍然不夠好,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應用是有著實際價值的,因此工業元宇宙的發展我認為是領先于消費元宇宙的。
問題三:很多人,比如劉慈欣會認為元宇宙導致人類的內向化,磨滅向外探索的勇氣和決心。作為一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畢業生,現在的元宇宙從業者,你怎么看元宇宙派和飛船派的關系,以及元宇宙是否會磨滅人類向外探索的勇氣和決心?
我其實不但是北航畢業的,還是北航的航空學院畢業的。所以我跟航空航天確實有很深的淵源。事實上我大學很多同學就在航空航天領域從事科研相關的工作。那么到底元宇宙的探索是否會磨滅宇宙的探索進程呢?
先說結論,我覺得不會。不但不會,元宇宙的底層技術發展,尤其是在工業領域的數字孿生技術和AR增強現實技術,事實上會讓對真實宇宙的探索和開發獲益。
近年來AI的發展已經被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領域。比如流體力學領域現在就有很多人想用深度學習模型代替負載的物理模型,完成流體力學的快速計算;而剛剛也提到過,數字孿生技術最早就是應用在航空領域的。
目前航空航天設計領域正在探索是把一個現有型號實現完全數字化,這樣在迭代設計下一個型號的時候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我們不妨暢想一下,當元宇宙成為現實,航空航天的科研人員就可以在虛擬空間中進行真實火箭的設計和迭代,無需等待真實物理模型的制造,效率必然會大幅提升。這只是在設計階段,實際上在航空航天事業的全流程里,這些技術的進步都將大大加速人類向外探索太空的進程。
那至于劉慈欣老師提到的人類專注元宇宙會忘記仰望星空的問題,我覺得也不用過于擔心,就像我剛才提到的,我們其實已經經歷了兩次的互聯網浪潮,每一次浪潮的崛起,都會讓人擔心這種浪潮是否會裹挾年輕人的注意力,影響人類向外探索的決心。元宇宙也不例外,其實元宇宙就是下一代的互聯網浪潮。過去兩次浪潮中,我看到我的同學們其實并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他們都在自己的航空航天領域里在默默地奮斗和工作著,就像互聯網行業的同學們一樣。沒有什么區別。而大家擔心的元宇宙帶來的娛樂至死的問題,我覺得也不會影響航空航天事業。畢竟我們也不需要所有人都從事航空航天,而今天沉迷于游戲、手機和互聯網的人,和未來可能沉迷于元宇宙的人,相信都不會成為真正的主流。
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叫做“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覺得不管是在元宇宙的探索還是在真實宇宙中的探索,這句話都是成立的。
問題四:關于元宇宙,能否給年輕人一些建議?
面對元宇宙的趨勢,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1,不要因為害怕被騙就放棄對新領域的探索和好奇心。
任何熱門的新趨勢里都充斥著騙子。元宇宙由于其模糊性和遙遠性,尤其如此。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騙局隨處可見:
在這種情況下,最簡單的方式當然是否定一切,把所有打著“元宇宙”旗號的東西一概看做騙局。只是這樣做,你可能會錯過一個前景非常可觀的重要趨勢。不要做簡單歸因,遇到問題需要獨立思考,而不是因為怕被騙就放棄。
2000年的時候,第一代互聯網泡沫破滅。那時的納斯達克,只要你有一個。com域名就可以招搖撞騙,包裝成互聯網公司IPO大賺一筆;泡沫的破滅也讓這些騙子公司們紛紛倒閉。但是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叫亞馬遜,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2,不要因為害怕被嘲笑被罵就裹足不前
正因為新概念和趨勢里充滿了騙子,因此人們對于新概念/趨勢往往都會采取負面和嘲諷的態度。這也符合普遍人性選擇:拒絕改變。在這兩個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想要投身元宇宙,甚至學習元宇宙,都會招來很多人的嘲諷甚至謾罵。假如你在2000年時在亞馬遜,互聯網泡沫破滅時,即便是亞馬遜,股價也跌掉了95%。這時候是否應該因為大眾的嘲笑而裹足不前呢?時間已經給了我們答案。當然,如果你所在是某個騙子。com公司,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3,投身一個大概正確的未來趨勢,或者至少對其保持持續的關注是很有必要的
是的,元宇宙只能算一個大概正確的趨勢。但是作為年輕人,我仍然建議大家積極投身,或至少保持持續的關注。請注意,不是短期關注,而是長期持續的關注。從早期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從PC的崛起到智能手機的統治;再到今天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我們都能看到這些趨勢從模糊到明確的過程。投身一個早期模糊的未來趨勢,是最有可能獲得指數性成長機會的選擇。
4,不要相信聽完就讓你過于激動的東西
如果你看完一篇文章,聽完一段話,或者看完一個短視頻,就無比激動想要做點什么的時候,請小心:你很可能就要被騙了。沒有什么事物可以在早期就無比明確,一定有著正反兩個立場的聲音。如果你聽完就很激動,一定意味著這個消息源沒有把話說完整。而騙局往往就以部分的真相形式出現。永遠不要相信部分的真相。
5,元宇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比剛剛上面提到的前幾個趨勢(早期互聯網、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元宇宙的趨勢要更加模糊和遙遠得多。可能對元宇宙的投入并不會在短時間內看到產出。(工業元宇宙相對趨勢更明確一些。)
6,除了元宇宙 還有真正的宇宙值得我們仰望 不管是真實宇宙還是元宇宙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