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些互聯網企業來說,這個冬天有點冷。近段時間,互聯網公司2021年三季報密集發布,騰訊三季度營收增速降至2004年上市以來最低水平,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營收和凈利潤增速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數字經濟誕生以來,我國始終支持和鼓勵科技互聯網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但隨著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一些互聯網平臺經濟逐步演變成了“壟斷經濟”,不僅危害消費者權益,而且會抑制企業創新,推高市場成本。監管旨在規范行業發展,維護公平合理的市場競爭,是正常的市場環境治理,并非針對資本或特定行業、企業,是為了讓企業更有活力地前行。
過去互聯網企業更多注重商業模式創新,通過資本助力,迅速做大規模,再通過流量變現。單一的商業模式引發了對流量的過度追逐,進而帶來了市場無序增長等問題。強監管下,“陣痛”不可避免,但更多是機遇。真正擁有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向善,不斷創造經濟和社會雙重價值的企業,會不斷走向欣欣向榮。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打鐵還要自身硬,要積極尋求新的發展方式,不斷提升創新研發能力,打開“第二增長曲線”。同時,還要主動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
當前,網絡安全已成為任何一個企業不可逾越的“紅線”。過去很多企業缺乏維護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的意識。作為眾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方和收集、處理、再利用機構,互聯網企業無論在哪里上市、如何經營,都必須確保國家網絡安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以及個人信息安全。在新的網絡安全戰略下,企業要建立網絡安全全局觀,不斷強化行業自律,逐步完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探索數據安全合規發展之路。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