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子系統實現控制功能的核心器件,MCU是自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的基礎,其身影無處不在。在白色家電領域,智能化趨勢顯著,機械按鍵交互逐漸向觸摸語音交互轉變,單頻逐漸向變頻轉變。智能家居滲透率不斷提升,逐漸成為MCU增長驅動力。在汽車電子領域,電子電氣架構轉型升級,持續拉動MCU需求上漲。在工業控制領域,智能工廠加速建設,機器視覺與機器人蓬勃發展,MCU等主控芯片市場前景廣闊。
10月28-30日,2021年慕尼黑華南電子展將于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舉行,重磅推出了“物聯網”、“5G”、“汽車電子”等多個產業熱門關鍵詞,展會同期將舉辦“國際電動車驅動與充電技術創新論壇”、“智能座艙前沿技術與應用論壇”等活動。本次展會,靈動微電子將攜其MCU產品線及應用亮相,該公司在汽車電子、白色家電、物聯網、電機等領域持續深入布局,致力于打造獨立完善的MCU生態體系,為客戶提供從芯片硬件到軟件算法、從參考方案到系統設計的全方位服務與支持。在本屆慕尼黑華南電子展即將召開之際,探索科技(techsugar)邀請到靈動微電子市場總監王維,從靈動微電子的MCU生態出發,一起探討國產MCU的市場趨勢。
五大系列構筑MCU生態體系
自2011年成立至今,靈動微電子基于Arm Cortex-M系列內核開發的MM32 MCU累計出貨量已超過3億顆,成功完成了數百款MCU產品的設計和研發。靈動微電子MM32 MCU擁有四大系列產品,包括針對通用高性能市場的MM32 F系列、針對超低功耗高安全應用的MM32 L系列、具有多種無線連接功能的MM32 W系列、電機與電源專用的MM32 SPIN系列等,能夠滿足多領域、多層次應用場景需求。
圖源:靈動MM32產品組合
靈動微電子擁有Arm Cortex-M0、Cortex-M3內核授權,已有產品量產出貨后均獲強烈反響。據王維介紹,靈動微電子也是國內較早采用Arm中國Star-MC1內核進行MCU開發的企業,已經研發出基于Armv8-M Mainline架構、Star-MC1內核的MM32F5系列MCU芯片,具有高性能內核、集成FPU和DSP、接口豐富、存儲容量大等特點,適用于PLC、伺服驅動、變頻器、光伏等工業應用場景。
在電機領域,公司致力于研發更高集成度、更高壓以及更大電流的高性能MCU方案,持續突破技術瓶頸。靈動MindSPIN系列產品專為電機控制和驅動開發設計,在電機驅動MOSFET、預驅Pre-Driver和MCU三類產品均有布局,能夠滿足市場上大部分電機應用需求。
靈動微電子注重MCU生態體系的構建,為客戶提供產品應用文檔、庫函數和例程、評估板、燒錄工具、集成開發環境與仿真工具等支持,精準解決客戶痛點問題,為客戶定制化需求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圖源:靈動MM32生態系統支持
平臺化、系列化、生態化、標準化構想
在王維看來,國內廠商的傳統策略更偏向以點突破,針對某一項應用、某一類客戶進行設計研發。隨著MCU市場逐漸擴大,這種策略逐漸跟不上日益增長的需求,企業發展面臨遲緩甚至停滯不前的局面。因此,靈動微電子從面入手,全方位考慮產品未來的技術發展和市場趨勢,提出了MCU產品技術的平臺化、生態化、系列化構想,不斷在產品性能、功耗和品質等方面下功夫,不遺余力地設計和生產使用便利、性能卓越的產品。
在平臺化方面,靈動微電子的產品涵蓋了8英寸和12英寸不同工藝制程,實現數字與模擬信號復用,汽車、工業和大家電等特定應用行業的平臺化架構。靈動微電子已經規劃了通用技術、低功耗技術、高效能技術等平臺,針對不同市場需求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在系列化方面,靈動微電子擁有四大產品系列,超過200個產品型號,每個系列專注不同的性能和應用,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業、汽車、通信、家電、醫療、物聯網、個人設備、手機與周邊等領域。在2021年靈動MM32協作大會上,靈動微電子CTO周榮政也強調,在平臺化、系列化、生態化基礎上,芯片企業還需要建立質量體系和開發設計流程的標準化。據靈動微電子董事長吳忠潔在2021年靈動MM32協作大會上表示,未來三至五年,靈動將一步步夯實平臺化與生態體系的構建,深入布局汽車、工業和白色家電領域,不斷攻克MCU在性價比、品質、可靠性及軟件生態上的難題。
打造本土化供應鏈
近年,半導體產業鏈面臨“卡脖子”風險,疫情、災害等影響下日益緊繃的供應鏈,無一不催生了國產企業自主研發的熱情,本土技術不斷積累量變。另一方面,產業智能化推動著半導體芯片產業蓬勃發展,MCU國產化替代的呼聲越來越高。
“作為國內通用32位MCU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靈動微電子致力于打造本土化供應鏈體系。”王維表示,靈動微電子持續為本土產業鏈的發展助力,也希望得到更多本土供應鏈的支持。目前來看,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漸轉移供應鏈,選擇國內供應商。這樣的趨勢也將有利于國內半導體產業鏈良性循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