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非網6月21日訊 去年年底爆發的汽車芯片短缺潮還在蔓延,咨詢公司AlixPartners預測,全球“缺芯”將導致今年汽車制造商營收損失1100億美元,今年全球汽車凈產量總計會減少390萬輛,約占全球汽車產量的4.6%。
芯片短缺對汽車行業的影響仍在繼續,不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指出,芯片影響是短期的,預計上半年影響汽車銷量在10%以內,預計第三季度之后會逐步緩解,對全年銷量不會造成過大的影響。
從國內市場而言,今年5月國內汽車市場產銷量環比和同比出現下滑,中汽協方面認為5月銷量降低最大的問題就是芯片問題,芯片短缺問題對企業生產的影響可能重點在二季度顯現。2021中國汽車論壇期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芯片短缺的影響應該還是一個短期的影響,上半年對銷量的影響應該在10%以內的水平,預計從第三季度,尤其是第四季度會有緩解。”
許海東在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芯片短缺主要受到了恐慌性備貨的影響,每個人的訂單比原來的高出一倍兩倍三倍,導致代工廠產能嚴重不足。盡管一直有汽車制造商停產減產的新聞爆出,但實際上到現在為止,沒有看到廠商完全停產,新能源汽車本身產量比較小,影響也比較小。
他強調,中國在芯片方面確實存在短板,但是可能2-3年內才能真正補過來,還不一定全補得回來。汽車芯片不像消費類電子要用到7納米、5納米,現在14納米,甚至28多納米,在汽車行業內用起來根本是沒有問題的。因此,對于汽車芯片,國內應該主要解決28nm以上工藝芯片的生產,相信兩三年內就可以趕上。
盡管如此,半導體產業是一個全球化分工的產業,如果每個國家、地區都要發展自己的半導體產業,可能芯片成本就比現在高得多。“我們不一定能把成本做到當前的水平,但是從供應鏈安全的角度,有時候成本高一點,我們也需要去承擔。甚至不只是半導體行業,未來為了戰略安全,國家一定還是要做一些它自己能夠控制的戰略物資產業。”許海東表示。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1年5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61.7萬輛和164.6萬輛,環比分別下降5.7%和3.4%,同比分別下降2.7%和1.7%,與上月相比,增速由正轉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