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蘋果公布了2020年Top200的供應鏈,大家發現Top200供應鏈中,中國廠商再次增加了12家,從占比來看,中國大陸廠商占到了48%(96家),而整個中國的廠商(含臺灣、香港),則合計占到了57%。
可見中國供應鏈對于蘋果而言,是越來越重要,這也說明中國供應鏈在不斷的崛起之中。
不過也有人表示,中國供應鏈雖然占比越來越高,但國產供應鏈提供的元器件,都不算是核心產品,像核心的、高價值的產品,主要還是美國、韓國廠商提供的。
那么真的是這樣么?其實并不是的,近日日本專業研究機構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對蘋果5月份上市的12.9寸新iPad Pro進行了拆解分析,就發現,其實中國供應鏈貢獻的元件價值并不低。
從拆解報告來看,5G版的12.9寸的iPad Pro售價是1099美元,其中硬件成本大約是510美元。其中韓國廠商供應的元器件價值最高,畢竟LG 提供了液晶面板,SK海力士提供了存儲芯片等,這些都是價格高,比較核心的東西。
但中國供應鏈也不差,在總價值榜上,僅次于韓國,以26%的比例排名第二,這些元件器包含了ATL的電池、上海環旭電子的網絡通訊組件、富采控股的mini LED芯片、臺積電的M1處理器等。
特別是mini LED芯片,它的成本高達90美元,由中國廠商富采控股提供的,這一顆芯片就占了這510美元中的近20%的價值。
美國廠商提供的元器件價值占比僅為16.8%,排名第三名,之后再是日本廠商排第四,再是歐洲的廠商排第五。
可見,中國供應鏈也不完全是提供一些低技術含量的產品,不僅有數量,也有質量了。不過最后再提一下,這些供應鏈中,大陸廠商的元器件價值還是比較低的,中國臺灣廠商提供的元器件價值占比更高,這也是一個無奈的現實。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