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東西2月24日消息,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周二稱,他已指示國會議員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應對中國的崛起,并利用國會兩黨對北京的強硬態度,來加強包括半導體在內的美國科技行業,并打擊不公平做法。
根據路透社報道,由美國兩黨組成的國會議員小組計劃于周三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討論包括半導體芯片在內的供應鏈問題。
一位消息人士稱,預計參議院和眾議院的立法者將更多地了解拜登政府一直在討論的關于供應鏈問題的行政命令。
另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拜登計劃采取一項行政措施,要求對美國關鍵供應鏈進行審查,重點關注政府承包商和私營企業,以期從包括中國在內的競爭對手那里獲得美國工業產品的供應。
據悉,該命令將進行為期100天的審查,該命令將主要集中于應對COVID-19危機所需的物資,同時還包括對關鍵技術和原材料的分析。
美國白宮未予以置評。
01.
舒默:已指示制定法案與中國競爭
在每周一次的新聞發布會上,舒默談到已指示各委員會根據去年提出的立法起草一份兩黨法案,尋求1000億美元的資金,以刺激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半導體等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究。
舒默說,今年的一攬子計劃將針對美國制造業、科學技術、供應鏈和半導體領域的投資,并補充說打算于“今年春季”之前在參議院提出一項法案。
“今天,在我們的核心會議上,我指示我們相關委員會的主席和成員開始起草一項立法草案,以與中國競爭,并創造新的美國就業機會。”舒默說,“我希望該法案能夠解決美國保護本土半導體供應鏈的短期和長期計劃,并使我們在人工智能、5G、量子計算、生物醫學研究、存儲領域保持第一,所有這些都是法案的一部分。”
作為該計劃的一部分,參議員們也在考慮提供緊急資金,以實施包括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NDAA)》在內的兩黨半導體計劃,該法案設定了美國總體軍事開支及五角大樓的政策支持。
美國國會授權聯邦政府對投資于國內半導體制造的公司提供補貼,并為聯邦政府提供更多的芯片研究資金,但國會尚未為該計劃撥款。
立法推動之際,共和黨對華“鷹派”人士加大了對民主黨總統拜登的施壓,要求他堅持其共和黨前任特朗普對中國的強硬政策。
拜登政府已表示正在對中國項目進行審查,并承諾對中國采取強硬但更多邊的方針。
與此同時,一些美國汽車制造商由于半導體芯片短缺而減產,部分原因是由于大流行時代對更多手機和計算機的消費者需求旺盛。
02.
近幾十年美國芯片制造占比嚴重下滑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對舒默的聲明表示歡迎,并在本月致拜登的一封信中,敦促拜登和國會“大膽”投資美國本土半導體制造和研究。
SIA首席執行官約翰·諾伊弗(John Neuffer)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樣做將使美國在這一基礎技術上保持領先地位,同時也將增強美國的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國家安全和關鍵基礎設施。”
SIA與多家機構聯合致總統的一封信中寫道:“盡管我們全球競爭對手的政府已投入巨資,吸引新的半導體制造和研究設施,但美國缺乏激勵措施使我們的國家失去了競爭力,美國在全球半導體制造領域的份額穩步下降。為了增強關鍵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彈性,我們認為美國需要鼓勵建設新的現代化半導體制造設施,并投資于研究能力。”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報告,近幾十年來,美國在全球半導體制造業中所占份額直線下降。1990年為37%,現在已降至12%。
SIA數據亦顯示,美國半導體公司占全球芯片銷售額的47%,但僅占制造業的12%,因為它們將大部分制造業外包至海外廠。
根據該法案所依據的先前立法,1000億美元的資金將在五年內通過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設立一個新的技術理事會進行分配,根據該提議,將為技術中心額外撥出100億美元。
中國臺灣及其芯片制造巨頭臺積電在當今全球半導體生產中占據主導地位,占全球產量的22%,中國大陸也在芯片領域進行大量投資。波士頓咨詢公司預測,在約1000億美元的政府補貼幫助下,到2030年,中國大陸將獲得24%的市場份額,位居世界前列。
中國工業的快速崛起,以及在冠狀病毒危機期間美國無法生產足夠的醫療設備和其他必需品,軍促使美國兩黨加大聯邦投資,以加強本土生產和研發。
從去年至今,舒默一直為推動美國本土芯片制造業復興而奔走。近日格羅方德與美國國防部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將用其已投資超過130億美元的紐約Fab8晶圓廠為美國國防部生產敏感芯片,預計2023年開始交付,這一協議的達成即是《美國CHIPS法案》所做的重大努力之一。
03.
美國擬降低對大陸供應鏈的依賴
據外媒報道,美國總統拜登將最早于本月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與中國臺灣、日本和韓國等地合作,加快構建芯片及其他對中國大陸依賴程度低并具有戰略意義的產品供應鏈。
該行政命令將制定一項國家供應鏈戰略,由拜登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團隊成員牽頭的評估將分析“美國制造業供應鏈和國防工業基礎的彈性和能力,以支持國家安全和應急準備”,重點對半導體、電動汽車電池、稀土金屬和醫療產品等主要供應鏈進行審查。
該命令提到“與盟國合作可以建立牢固,有彈性的供應鏈”,這表明國際關系或將是該計劃的核心。華盛頓可能與中國臺灣、日本和韓國在芯片生產以及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亞太經濟體中在稀土方面建立伙伴關系。
美國計劃與盟國分享重要產品供應網絡的信息,并將尋求利用互補性生產。
美國將考慮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分享這些物品的框架,并討論如何確保庫存和備用制造能力,還可能會要求合作伙伴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隨著今年芯片短缺對汽車制造商的打擊尤其嚴重,這一問題變得更加緊迫。盡管美國政府要求臺灣芯片廠增產,但臺灣芯片廠產能已滿載,短期內增加供應的選擇也很少。
美國擔心重要產品過于依賴中國會帶來安全風險。美國從中國進口了大約80%的稀土,并依賴中國約90%的某些醫療產品。
“據我所知,美國將對其供應鏈進行深入審查,以查明其半導體和稀土產品在多大程度上依賴于哪個國家。”一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說,“此后,它將與盟國一起討論對策。”
04.
結語:重組供應鏈道阻且長
重組供應鏈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由于全球頂級芯片制造商的數量有限,這些公司擁有決定是否追隨美國的影響力。
從去年秋天美國政府就在積極爭取多地政府的理解與合作,呼吁中國臺灣、日本和澳大利亞等擁有寶貴技術或資源的經濟體加入美國的行列,從中國剝離供應鏈。
例如在去年11月,據臺媒報道,美臺簽署所謂的“合作諒解備忘錄”以促進技術合作,聚焦在全球健康安全、科學技術、5G干凈網絡、供應鏈合作、投資審查等議題。
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廠臺積電去年春天同意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立制造廠,將對該工廠投資120億美元生產5nm芯片,計劃于2024年上線。美國政府正在為該項目提供補貼。
除了美國,日本經濟產業省也一直在努力吸引臺積電到日本建廠,目的不僅是建立更牢固的三方供應網絡,而且還為日本未來提供了可靠的尖端芯片來源。日本政府計劃投入2000億日元(折合123億人民幣)為建設先進晶圓廠鋪路。另據日媒本月報道,臺積電正在計劃斥資200億日元在東京茨城縣設立一座研發中心。
在稀土領域,美國正與澳大利亞企業合作。在美國國防部的財政支持下,澳大利亞稀土礦商Lynas正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建造一座稀土加工廠。
隨著松下和韓國的LG化學的市場份額被中國競爭對手擠占,電動汽車電池是另一個需要采取行動的領域。但是在5G等其他領域中,新的供應鏈對于美國和日本公司而言可能會變得昂貴,它們無法獲得像華為這樣有成本競爭力的中國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