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稱,麒麟9000的最終交貨量為880萬顆左右,這些芯片可能還要留出一部分給今年上半年華為即將推出的P50系列用。余承東表示,由于美國第二輪制裁,今年可能是最后一代華為麒麟高端芯片,不少用戶認為華為已經放棄手機處理器的自研,但近日國外知名Twitter博主爆料稱,華為的下一代旗艦手機處理器將命名為麒麟9010(Kirin 9010),而且還采用3nm工藝。
受美國制裁影響,雖然華為有著一流的芯片設計能力,但臺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卻無法繼續為其生產芯片。2020年10月底,華為海思最新一代旗艦處理器麒麟9000與華為Mate40系列手機共同發布,從Mate40系列正常發布可以看出,華為的麒麟9000處理器庫存是足以支撐一代產品的,但是出貨量已經被大大壓縮了。
公開資料顯示,麒麟9000采用臺積電5nm工藝,CPU采用1個超大核+3個大核+4個小核的架構,最高主頻可達3.13GHz,GPU采用24核集群,是華為手機芯片GPU之最,集成3核NPU,性能和能效表現在評測結果中排名前列。
與麒麟9000同時推出的還有麒麟9000E,后者主要是GPU和NPU核心數有所減少,CPU、調制解調處理器以及ISP等相同。但這一批處理器都采用5nm工藝,目前只能依賴臺積電代工,用一顆少一顆。有消息稱,麒麟9000的訂單量為1500萬顆,但受時間及產能限制,最終切割出約880萬顆芯片,僅完成了訂單量的一半多。這些芯片,可能還要留出一部分給今年上半年華為即將推出的P50系列用,這也進一步加劇了Mate 40系列的缺貨局面。
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 2020 年峰會上,華為常務董事、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執行官余承東曾表示,由于美國第二輪制裁,芯片在 9 月 15 號之后,生產就截止了,“(華為)只是做了芯片的設計,沒搞芯片的制造,今年可能是我們最后一代華為麒麟高端芯片。”
不少用戶認為華為已經放棄手機處理器的自研,但近日,國外知名Twitter博主Teme(特米)( @RODENT950) 爆料稱,華為的下一代旗艦手機處理器將命名為麒麟9010(Kirin 9010),而且還采用3nm工藝。
雖然臺積電目前肯定不能接華為先進工藝處理器的代工,但是RODENT950本人隨后跟進表示,為什么不能送交制造了就意味著研發也要跟著“死亡”?他強調,麒麟芯片不會就此結束。手機處理器的研發通常都是提前一兩年進行,因此在去年麒麟9000系列量產之前,下一代的旗艦級麒麟處理器應該就已經開始研發了。
但《電子工程專輯》小編認為這款芯片基于3nm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根據目前臺積電和三星的研發進程來看,3nm工藝最快也要2022年才能生產。如果當時華為考慮要用在2021年的旗艦機上,應該還是以臺積電5nm工藝為主,并且還是在美國取消制裁的前提下才能生產。
果然,不久后RODENT950更正了他的原始推文,說采用3nm的芯片組是Kirin 9020,而不是Kirin9010。但是,華為確實有一個名為Kirin 9010的芯片組項目,是基于5nm +工藝設計的。 上述兩種芯片組都已經在開發中。
2020年8月,臺積電在其技術研討會上表示,計劃在2021年開始風險量產、2022年開始量產3nm芯片。相比5nm節點,臺積電的3nm節點性能預計提升10-15%,功耗降低25-30%,SRAM密度提高20%,模擬密度增加10%。WikiChip更加傾向于TSMC會繼續在3nm節點上面使用FinFET,而會在隨后的工藝節點中引入GAA,即環繞式柵極( Gate-all-around)技術。
臺積電邏輯節點Roadmap(圖自Wikichip)
12月時,有供應鏈消息人士稱,臺積電的3nm和4nm工藝的試產準備工作已經進展順利。此外,3nm工藝正在按計劃進行,其年產量為60萬件,月產量超過5萬件。在現有的5nm制造工藝和3nm技術之間,臺積電也有望很快推出其4nm工藝。
手機處理器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到了5nm的時代,在采用臺積電5nm的蘋果A14和麒麟9000推出之后,使用三星5nm工藝的Exynos1080和高通驍龍888也相繼發布。大多出人都希望華為使用5nm工藝至少兩年,這也意味著華為今年就算有新處理器能量產,仍將使用5nm或5nm優化工藝,直到2022年下旬,那時候應該已經是Mate 60系列了。
另一方面,三星一直打算跳過4nm工藝,直接進入3nm與臺積電硬剛,不過用的是GAA技術。但據DIGITIMES報道,業內人士透露,臺積電和三星在各自3nm工藝技術的開發過程中都遇到了不同、但關鍵的瓶頸,因此都不得不推遲3nm工藝的開發進度。如果2022年量產不了,那么今明兩年的主流旗艦處理器還將以5nm為主。
拜登不放松禁令,華為很難找到代工廠
而這次內媒曝光華為新旗艦處理器麒麟9010,采用3納米工藝備受關注,一方面由于美國對華為的禁令仍未松綁,另一方面是臺積電的3納米工藝預計2022年才會大規模投產,而且是由蘋果拿下首批訂單。
那么華為的新一代旗艦智能手機和新一代麒麟SoC會找誰代工?目前有太多不確定性。外界普遍分析指,在華為或內地半導體企業成功建立高端芯片產能前,華為先進的芯片工藝能否轉化為量產產品,短期內還要看拜登對中國政策、包括會否放松針對華為的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