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發展改革委發布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創新驅動發展和產業優化升級專項推動行動計劃首批項目清單。首批清單共32個項目,總投資705.75億元,涉及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醫藥、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自由貿易試驗區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領域。
安徽自貿試驗區總面積119.86平方公里,實施范圍涵蓋合肥、蕪湖、蚌埠3個片區。合肥片區8個,總投資104.07億元;蕪湖片區15個,總投資549.28億元;蚌埠片區9個,總投資52.4億元。
9月24日下午,安徽省政府舉辦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新聞發布會,會議重點介紹了安徽自貿試驗區主要特色。
一是突出制度創新,著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機制。
安徽自貿試驗區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積極探索,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大力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投資貿易環境,加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開放發展新經驗,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如:在加快優化營商環境上,推進政府監管體制改革,創新政務服務方式;在深化投資領域改革上,加大科研和技術服務、電信、教育等領域對外開放力度;在加快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上,優化貿易監管服務體系、培育發展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在推進科技金融創新上,探索設立金融資產公司,鼓勵保險公司發展科技保險。
二是突出科創和產業優勢,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
安徽堅持走“科創+產業”道路。安徽自貿試驗區將發揮安徽科技創新優勢,健全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推動建成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框架體系,推進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發揮產業優勢,支持高端制造業發展,大力培育新興產業,超前布局量子計算與量子通信、生物制造、先進核能等未來產業,加快數字賦能,推進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打造“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科技成果轉化新機制,提升安徽創新館運營水平,探索建立科創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科創+產業”新經驗,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
三是突出自貿試驗區輻射帶動效應,積極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
安徽自貿試驗區將全面對接滬蘇浙自貿試驗區,推動長三角地區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加強與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其他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共建共享。探索在長江流域上下游之間開展資金、產業、人才培養等多形式合作,實現多元化生態補償共促發展新機制。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助力共建科技創新共同體。
四是突出差異化探索,著力優化功能分區和產業布局。
安徽自貿試驗區將立足三個片區產業基礎、資源稟賦,明確功能定位,鼓勵大膽試、大膽闖,深入開展差別化探索,推動形成各具特色、片區聯動、協同高效、競相發展的新模式。
合肥片區重點發展高端制造、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型顯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電商等產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引領區。
蕪湖片區重點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家電、航空、機器人、航運服務、跨境電商等產業,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先導區、江海聯運國際物流樞紐區。
蚌埠片區重點發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打造世界級硅基和生物基制造業中心、皖北地區科技創新和開放發展引領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