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模擬設計 > 業界動態 > 乘風破浪的多核CPU

乘風破浪的多核CPU

2020-07-08
來源:Alter聊IT

wx_article_20200707180607_AyGzd7.jpg

技術賽道的較量本就充滿不確定性,押對了方向不難逆風翻盤,做錯了決策也可能面臨瀕死時刻。

長時間告別“話題中心”的CPU市場,最近發生了幾件大事:

1月初的時候,AMD正式公布了銳龍 4000系列移動處理器,除了呼聲最高的“Zen 2”架構,還將移動處理器帶入了7nm時代。


6月份的蘋果WWDC上, 向外界披露了Arm 架構 Mac 計算機的大量細節,蘋果與英特爾長達15年的合作將在Mac“變芯”后終結。

知名市場調研機構IDC也沒閑著,趁勢發布了《多核CPU發展趨勢白皮書》,指出多核心是CPU提升性能、降低能耗的必然選擇。

看似缺少直接關聯的三件大事,卻讓外界窺見了移動CPU市場的現狀:引領創新的旗手已經悄然換了人選,大客戶對“擠牙膏”式的創新失去了耐心,而市場對移動處理器的大方向又前所未有的篤定。

一連串的大事件背后,“年齡偏高”的CPU似乎正在迎來乘風破浪的新時代。

01

多核化與“性能戰爭”

對于移動CPU市場的暗涌,第三方調研機構IDC在白皮書中給出了這樣的觀點:

“盤點近十年主流移動CPU的發展歷程,核心數常年徘徊在雙核和四核,隨著制程工藝、架構的升級,主流移動CPU的核心數已經提升至八核,未來低功耗、高性能的多核CPU將成為評價CPU綜合性能的最直接 、最鮮明的指標 。”

wx_article_20200707180607_Bog1h6.jpg


單從字面上看,IDC并沒有解釋移動CPU市場為何會出現變局,僅僅是對多核化的趨勢進行了注解。如果對CPU的進化史稍作了解,理解了CPU市場長期存在的“性能戰爭”,以及英特爾與AMD此消彼長的賽點,就不難找到答案。

從1971年第一塊微處理器4004誕生開始,性能一直是CPU市場的標桿,也由此開啟了長達34年的“主頻大戰”,CPU的主頻一路從KHz走到MHz,再然后是越過GHz的終點線。主頻不僅主導了CPU的技術路線,也潛移默化的影響了消費者的認知,即便是知識儲備不足的數碼小白,都知道看主頻性能選CPU。

可一味地提高主頻顯然是不可持續的,主頻越來越高意味著功耗越來越高、發熱也越來越嚴重,終究是一條死胡同。于是從2006年開始,英特爾和AMD紛紛轉向多核產品的研發,采用多核設計的CPU性能可以輕松超越過高主頻的單核產品,并且在發熱和功耗上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wx_article_20200707180607_6mueg2.jpg

在英特爾和AMD的角力下,短短三年半的時間就完成了從單核到雙核再到四核的跨越,可在此之后幾乎陷入了停滯。特別是在移動CPU市場,直到2019年四核都還是CPU的主流配置,再次回到了提高主頻來提升性能的老路。

問題出在了制程工藝上。按照物理學規律,CPU的制程工藝越小,意味著單個晶體管的尺寸越小,同樣的內核面積可以放下更多的晶體管,同樣的空間內可以增加更多內核;同時制程工藝越小,元件的電容就越小,電流在晶體管中的傳輸距離越短,CPU的主頻可以進一步提升,功耗也能不斷降低。

也就是說,CPU的“性能戰爭”開始變得多元化,主頻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CPU架構所決定的IPC性能、工藝制程上的優先級等都將左右CPU的“戰斗力”。


英特爾和AMD的命運轉折點也在于此,前者仍然止步于14nm制程的時代,10nm工藝尚未進入到量產階段;后者的銳龍 4000系列已經搶先邁過7nm工藝制程的門檻,移動CPU的核心數也升級到了八核。

02

市場端的二次加速

至少蘋果已經開始用腳投票。

拋棄英特爾選擇自研,表面上的原因是進一步打通蘋果的應用生態,并畫出了Mac電腦上兼容iOS和iPadOS應用的大餅。同時也出現了另一種聲音:“英特爾過去幾年在芯片上的進步并不明顯,尤其是10nm芯片制程上的頻繁跳票,作為大客戶蘋果自然不愿意這樣一直陪英特爾耗下去。”

蘋果可能不是唯一有這種想法的PC廠商。

早在2008年第三季度時,美國市場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就首次超過臺式機,到了2016年全球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達到15.7億臺,市場銷量全面超越臺式機,并逐步衍生出了輕薄本、游戲本、商務本等多個細分品類。

wx_article_20200707180607_I7rvzV.jpg


IDC也在《多核CPU發展趨勢白皮書》中針對筆記本廠商的訴求進行了深入調研,并細分為平面設計、3D渲染、視頻剪輯、游戲、移動辦公類和直播六類場景,幾乎囊括了當下筆記本電腦的主流應用場景。其中和移動CPU相關的用戶訴求和性能偏好,大致可以歸納為兩個維度:

一是對CPU性能的苛刻需求。平面設計場景中80%的用戶對多核CPU有較高需求,3D渲染、視頻剪輯、游戲和直播場景對多核CPU的需求度普遍在60%以上。在這樣一份市場調研數據面前,有關筆記本電腦性能過剩的說法儼然站不住腳,同時也在倒逼英特爾、AMD等玩家持續優化多核架構,需要不斷優化性能功耗比提升穩定性,在某種程度上預示著制程工藝將成為移動CPU的分水嶺。

二是對GPU性能的需求提升。無論是平面設計、3D渲染還是游戲、直播,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考驗著顯卡性能,而筆記本電腦本身又在朝輕薄化的方向演講,集成顯卡正逐步替代獨立顯卡的定位。利好的一幕是,一些移動CPU的集成顯卡已經可以匹敵中低端獨顯。也為移動CPU的集成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驗:如何同時降低GPU的空間占用和能耗,同樣在逼問移動CPU的制程和集成能力。

與之對應的一幕是,華碩、聯想、Dell等先后在傳統產品線的基礎上,推出了針對新場景和新用戶的輕薄筆記本、游戲筆記本,對移動CPU的需求開始強調核心數、穩定性、低功耗和性價比。折射到市場層面,在核心數、制程工藝、性價比等方面占優勢的AMD已經成為筆記本電腦廠商的新寵兒。

wx_article_20200707180608_cp6MOm.jpg

wx_article_20200707180608_c29ktG.jpg

wx_article_20200707180608_cp6MOm.jpg



同樣做出選擇的還有在操作系統層面掌控著話語權的微軟,據最新的基準測試軟件顯示,微軟正在測試搭載Ryzen 7 4800U和Ryzen 5 4500U處理器的下一代Surface Laptop,預示著對多核處理器的軟件優化已經提上日程。

03

行業正在重新洗牌

種種信號顯示,移動CPU市場正在迎來新的變局。

或許在市場份額上,英特爾依然是短時間內無法超越的“龐然大物”,不僅體量遠超AMD,營收、市值、渠道等都大幅領先于AMD。只是在藍色巨人統治下的CPU市場,早已有了死氣沉沉的跡象。

把時間撥回到2015年8月,風頭正盛的英特爾發布了代號“Skylake”的新一代CPU系統架構,雖然彼時的i7產品線延續了四核八線程的規格,卻也宣告英特爾正式進入到14nm制程的時代。

如果遵循英特爾在2007年提出的Tick-Tock模式,每兩年進行一次制程工藝的進步,在2017年就應該量產10nm工藝的芯片。出乎預料的是,英特爾此后的架構和制程陷入了創新停滯的困境,盡管每年CPU的性能仍有小幅度提升,不過是走回了提高主頻、增加線程數量的老路。逃票5年之久的10nm制程,至今都還處于醞釀階段。

英特爾的遲緩,成了AMD全面翻盤的機會。

wx_article_20200707180608_614Lnx.jpg

2017年,市場沒等到英特爾10nm制程的芯片,但等來了AMD采用全新ZEN 架構的處理器銳龍(Ryzen),在核心數量上比英特爾有著絕對優勢,同時汲取了“Bulldozer”架構的教訓,在功耗上比同級別的英特爾處理器更低。

讓英特爾始料未及的是,升級后的ZEN 2架構,在性能上已經不輸于Skylake,與臺積電合作的7nm工藝在核心數、能耗方面表現出色,AMD撬開了原本被英特爾獨占的筆記本市場。一組對比數據顯示:AMD采用“Zen 2”架構的移動CPU,低壓型號的性能就足以和英特爾的標壓產品對抗,而且標壓型號的處理器同樣有8—10小時的續航,同等性能的英特爾處理器續航可能不足三個小時。

相似的情景發生在2004年,時任英特爾CEO克瑞格·貝瑞特在一場行業會議上為奔騰4的取消上市下跪道歉,背景是英特爾決定淡化一味提升主頻的做法,避免最后淪為AMD的追隨者。結果是幸運的,CPU行業走向了多核化,英特爾也成功捍衛了在處理器市場的份額和行業地位。

只是當AMD再次跑在了英特爾的前面,并在筆記本領域大肆搶奪市場份額的時候,英特爾還能再次上演神話嗎?擺在英特爾眼前的棘手問題可能還是10nm的制程,畢竟AMD與臺積電推進5nm芯片的消息此起彼伏,留給英特爾的時間并不寬裕。

有如IBM、德州儀器等玩家的落幕,這個市場從來都不存在所謂的穩定與平衡,有人崛起,有人失勢,近乎常態。

04

寫在最后

回到用戶的立場上,移動CPU市場的風云變幻終歸不是個壞消息。

技術賽道的較量本就充滿不確定性,押對了方向不難逆風翻盤,做錯了決策也可能面臨瀕死時刻。曾經的AMD也曾命懸一線,被迫“賣樓”來尋求研發資金。當下的英特爾儼然還沒有被逼到絕境,仍然存在被AMD刺痛后重整旗鼓的可能。

正是在這種互相威脅互相較量中,CPU行業在過去四十多年中破浪前行,當多核化再次成為市場共識,AMD倒逼英特爾進行創新的時候,或許也是CPU行業又一次乘風破浪,邁向下一個高光時刻的新起點。

注:部分數據引自IDC《多核CPU發展趨勢報告》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交视频在线观看国产网站 |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 亚洲天堂男人的天堂 | 亚洲综合射 | 性色a| 美女叉开腿让男人捅 | 亚洲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影院视频 | 在线视频久草 | 香蕉香蕉国产片一级一级毛片 | 国产成人香蕉久久久久 | 久草最新网址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的国产在线观看 | 中国美女牲交一级毛片 | 欧美日韩国产58香蕉在线视频 | www.欧美xxxx| 欧美成人鲁丝片在线观看 | 国产黄色在线网站 | 久久久久久综合成人精品 | 美女操男人 | 欧美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的一页 |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 日韩免费精品一级毛片 | 久草视频网址 | 宅男66lu国产乱在线观看 |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 xxxwww欧美| 99爱视频99爱在线观看免费 | 美女舒服好紧太爽了视频 | 91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软件 | 日本免费毛片 | 日韩精品特黄毛片免费看 |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影视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 日本在线毛片视频免费看 |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久久久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 2020毛片 |